盘点中国传统的感恩文化

盘点中国传统的感恩文化

摘要:“结草衔环”这个成语广泛用于感恩报德,里面包含着老人在战场结草绳替女儿报恩以及黄雀衔玉环回报救命之恩的两个故事;“退避三舍”,最早来源是晋文公报答楚成王在他避祸流亡时的收留之恩;“一饭千金”,是韩信报答民间老妇在他走投无路时的一饭之恩。

今年11月24日是西方的感恩节,你还在用西方的感恩节来表达自己感恩之心吗?你是不是忘记了中国也有自己的“感恩文化”?中国人自古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优良传统,中国的感恩文化源远流长,那么你知道,中国传统的感恩节是哪天吗?

2500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感恩节

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大约开始于周朝,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也堪称“中国的感恩节”,承载中华“感恩”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及离世亲人的节日,其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和祭祖。上坟扫墓和祭祀祖先,不仅是一种外在形式,其内涵是倡导慎终追远、敦邻睦族的孝亲传统和“感恩”文化。

清明祭扫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让后人怀记先人,感恩先人,不忘先人的恩泽,而祭奠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对生者的尊重。对逝者最好的感恩,就是让生者活得开心幸福。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文化自古就格外看重“恩情”,施恩、报恩,是中国历来推崇的普世价值。因而,像“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图报,善莫大焉”、“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父恩比天高,母恩比海深”这样的词句才得以广为流传。

在中国文化中,报父母养育之恩叫做“孝”,孟子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报知遇之恩叫做“忠”,司马光说“尽心于人曰忠”;报朋友之恩,叫做“义”,也才有陶渊明诗说“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夫妻之情,也说成是彼此之恩情,所以才有“一日夫妻百日恩”、“报答平生未展眉”。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