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动就业新趋势新特征

我国劳动就业新趋势新特征

【编者的话】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经济的“晴雨表”。今年1至11月,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4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4.9%。就业继续稳健增长,一个大背景是中国经济保持了稳健增长;经济“大盘”的企稳,直接体现在劳动用工需求的增长上。那么,未来劳动就业的新趋势新特征还有哪些?如何以积极的就业政策保持劳动力市场稳定?带着这些热点问题,我们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分析解读。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相应地,我国劳动经济也正在向结构更加合理、领域更加开放、分工更加复杂、劳动力市场更有活力、劳动关系更加和谐、工作更有保障、形态更加高级的阶段演化,未来将呈现出“人才红利”凸显、创业理念深入人心、就业环境更加公平、从业状态逐步改善等较为明显的特征。

“人才红利”凸显

多年以来,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为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成为一个工业生产大国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我们的更高追求是成为工业生产强国,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人才。受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近年来开始出现绝对值下降,这意味着我们长期依赖的“人口红利”将趋于减少。同时,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标志着我国进入“人才红利”期。“人才红利”是指由于人才的规模增长及其充分利用所产生的超过同样数量简单劳动力投入所获得的经济收益。在未来“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发展阶段,劳动力市场将实现由“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变。

“人才红利”的获得需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大力支持。义务教育的普及率不断提高,更多的适龄学生能够接受教育和更长的教育年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可使我国人力资源的素质不断提高。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加快中国从人口大国向人才资源强国转变的进程。因此,首先要逐步完善高校培养机制,了解市场的需求,合理区分应用专业型大学生和学术科研创新型大学生培养之间的差异,充分挖掘大学生人才资源的优势;其次要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更多的适合高素质人才发展的工作岗位;再次要大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的领军型人才与创新型人才,提高优势人才待遇水平,促进海外优秀的人才回国发展;最后,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完善的创业环境将会为高素质人才能力的发挥提供更好的平台。

创业理念深入人心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正日益深入人心。各种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有效激发了社会活力,释放了巨大创造力,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未来在国家“双创”的号召和支持下,为迎接新的创业浪潮的到来,应积极推动我国由“被动就业”向“主动创业”的转变。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从衡量创业活跃度指标“新注册企业密度”(每千名劳动年龄人口新注册企业数量)来看,我国目前新注册企业密度值在世界范围内尚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我国大学毕业生创业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创业成功率也还比较低。经验数据表明,我国创业行为、创业活动、创业意愿等都是相对欠缺的,在未来发展阶段应有所转变。

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人们将已经萌发的创新创业理念变成现实,不仅能让人们成功实现自己的目标,还能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首先,政府层面应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简政放权的实施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在未来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应积极推动商事制度改革,更多地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落实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开展“一站式”窗口服务模式,改善创业者的政策环境,激发创业者的积极性。其次,教育层面应积极完善创业创新教育体制,进一步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管理体系,为培养创业型人才提供政策支持和组织环境。创业教育的普及不应只在高等教育阶段开展,而可以更早地植入教育体系,增强人们的创业意识,鼓励高校与培训机构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多方式开展创业培训教育,建立适宜的创业孵化基地,设置多样的创业创新课程,提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普及力度。再次,市场层面应逐步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破除各种形式的市场垄断,消除市场准入障碍,破除地方保护主义,确保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征信体系以更好地规范企业的信用行为。最后,在依法治国理念的指引下,逐步完善创业法制环境,为创业者提供稳固的法律保障,完善的法制环境有利于降低市场的交易成本,激发创业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创业者形成稳定的市场预期。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