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动就业新趋势新特征(2)

我国劳动就业新趋势新特征(2)

就业环境更加公平

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上还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就业歧视现象,主要包括性别歧视、学历歧视、户籍歧视等,影响了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妨碍了劳动者平等自由的就业权利的实现,破坏了公平的就业环境。

未来随着国家治理能力的不断提高,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劳动者维权意识、法律意识、公平意识逐渐增强,就业环境必然走向更加公平合理。应树立更加注重劳动者个人能力的新观念,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公平就业。首先,完善全国范围内公平就业的相关法律法规、行政性条款。其次,建立和健全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不断提高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再次,不断提高人们的维权意识,鼓励和支持人们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后,继续深化相关领域的改革。新时期各地区应当尽快落实户籍制度改革等诸项措施,使劳动力能够更加自由地在不同地区流动,形成统一协调的全国劳动力市场,同时还应当加强劳动力市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就业弱势群体的就业指导和职业培训力度。

从业状态逐步改善

长期以来,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劳动者的从业状态总体以“低工资、高风险、低效益”为特征,大量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将制造业、服务业的部分环节外包给中国,利用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等优势谋取利益。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不仅需要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进而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价值链的阶位,而且在劳动经济领域,中国劳动者从业状态应当由“低工资、高风险、低效益”转变为“高工资、低风险、高效益”。

劳动者从业状态的转变,不仅需要优化升级我国产业结构,还需要配套措施改革,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使劳动者更加有尊严地工作与进行职业选择,进而更加充分发挥劳动者个人的人力资本价值。

首先,产业结构升级是从业状态转变的关键。我国经济正处在从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创新驱动迈进的关键时期,在“中国制造2025”的建设布局下,随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国际产业向我国转移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低端行业。一方面,在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劳动者的地位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劳动者作为生产力要素,同时也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活动主体,需要得到应有的价值承认,这种承认不仅仅是表现在工资方面的,也表现在工作环境、福利保障等方面。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我国产业链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成为必要,应积极推动我国部分产业全面嵌入全球产业价值链,推动制造业功能和链条升级;搭建和延长产业价值链,形成东中西部梯度发展格局等。

其次,制度完备是从业状态转变的依托。未来应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促进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公平可持续发展,落实带薪休假,加强劳动行政执法监督,促进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提供更多的劳动者就业机会等,以促进体面劳动的实现。

新型劳动关系出现

随着移动互联网、APP、移动支付等新技术、新应用的出现,共享经济迅速发展。在共享经济背景下,处于闲置状态的人力资本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使用权的有偿让渡,这有可能形成一种新的劳动关系模式。共享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劳动关系模式中的人力资本特征,从而导致劳动关系形态的变迁。

在“互联网+”的新型劳动关系下,出现了不少非传统劳动关系的工种类,如,网约车公司的专车司机、外卖平台的外卖员、网上预约上门的私人厨师……诸如此类的新型劳动工作内容,成了越来越多人的择业新选择,并呈现出工作场所不固定、工作时间更加灵活、服务对象的多元化等新特点。

互联网经济形态下劳动关系、用工形式与内容等都发生了变化,就必须建立相应的劳动保护制度以维护新经济模式下的灵活就业关系以及相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执笔:杨宜勇 吴香雪 张 强)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