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敏江:中国智库建设需要聚焦“特”与“新”(2)

余敏江:中国智库建设需要聚焦“特”与“新”(2)

把握未来智库发展的重点方向

未来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亟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亟须统筹整合各类智库并建立开放的研究合作机制。发展高质量的特色新型智库,首要措施就是加强顶层设计,合理布局,统一规划,促进官方智库、大学智库、社会智库一盘棋推进,防止单打独斗、一盘散沙的现象。其中,官方智库要充分发挥渠道和信息优势,大学智库要发挥人才优势,社会智库要发挥贴近公众、反映不同群体利益诉求以及公共外交方面的优势。在现有中国智库体系中,应重点整合一批优势互补的高端智库,通过吸纳一流人才,以及配备相应的资金和倾斜性政策使其“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动“后富”,带动智库的整体发展。同时,各类智库的研究方式要更专业化,要将专业化、精细化、定制化研究作为未来特色新型智库发展的常态,建立开放的研究合作机制。不同智库不仅是政策观点的竞争者,还是取长补短的合作者,它们共同承担着向党和政府咨政建言的任务。

2.亟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购买决策咨询服务制度。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必须打造良性运行的思想市场,发挥市场在思想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为有价值的研究报告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研究经费,进而健全与此相关的激励机制。政府购买决策咨询服务,倒逼官方智库、大学智库和社会智库通过公平竞争获取信息、数据和经费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有助于促进现行公共决策机制的不断优化。党委和政府应建立按需购买、以事定费、公开择优、合同管理的购买机制,取代通行的“内定”、“任务式”的方式,促成体制内智库和体制外智库之间的良性竞争,进而形成政策咨询的思想市场。

3.亟须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旋转门”机制。应鼓励党政机关与智库之间人才有序流动。智库应通过各种方式推荐智库专家到党政部门挂职任职,同时,政府部门也应派遣政府公务员以短期挂职或兼职形式进入新型智库进行交流,或定期、不定期就政策制定、执行情况开展座谈、研讨,从而有效解决当前新型智库与政府合作以及新型智库与社会脱节等问题。虽然目前有部分官员离职离任后进入智库,但这种流动大多是单向流动,智库研究人员进入政府部门任职的还比较少。针对“旋转门”只开半扇的情况,有必要制定政府工作人员与智库研究人员身份转换的相关政策,完善多平台的人才共享机制,培养决策型智库专家或专家型决策人员。

打造“特色”、“新型”的高质量智库,需要从顶层设计上统筹整合各类智库并建立开放的研究合作机制,需要破除体制、机制的藩篱,使智库对真实的政策过程有更深度的介入,需要进一步开放政府官员和智库专家的双向“旋转门”。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形成健康、可持续的思想市场,才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