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持续创新方能化解“三农”之困

唯有持续创新方能化解“三农”之困

近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了“十三五”开局之年的“三农”工作,分析当前农业农村形势,部署2017年农业农村工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三农”工作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调整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

众说周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在20世纪,农业有了迅速发展。然而,常规农业给人类带来高度发达的劳动生产率和丰富多样农产品的同时,由于过分依靠农药、化肥等外在投入,带来了严重的环境与资源问题,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土地生产能力持续下降。尤其是由此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更令人担忧。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杂交水稻”“白色革命”等新中国农业史上一系列重大成果的研究推广应用,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支撑了农业和工业经济的同步发展,使我们看到了农业科技的魁力。我国传统型的农业,面对人口和资源双重约束日益增加的压力,提高农村生产率,提高有限土地等重要生产要素的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民的增收,要依靠科技进步,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当前,我国农业也已经处于更加依靠科技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科技进步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科技进步和创新不仅要发挥支撑作用,而且要发挥引领作用。因为,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幅度提高农村生产力,迫切需要加速科技进步。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加速科技进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农民致富能力,迫切需要加速科技进步。因此,必须切实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转化和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充实成果转化和推广力量。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活力,有利于为农业农村科技进步注入新的动力,有利于促进科技与“三农”更为紧密的结合。

笔者认为,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需要处理好“四个关系”、把握好“四大创新”。

农业发展必须处理好的“四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微观与宏观的关系。要根据各地区的农业发展基础,既要考虑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大环境,又要根据区位优势,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制定出区域农业发展战略和农业科技创新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农业产业优势,推动现代农业科学发展。山东寿光的蔬菜批发基地,内蒙古的乳业与养殖业等等,都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是处理好内力与外力的关系。农业科技服务“三农”,成果研发、示范推广、科技培训在做好自身功课的同时,还需要国家和社会各行各业的大力支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需要资金投入,需要各级财政、税务、信贷等金融方面的支持,以更好地提高农民应用科技成果的积极性,将内外因各方面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现代农业发展才能进入良性循环。当然,农业科技创新还必须要靠工业文明来带动农业文明。

三是处理好科技与生产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科技成果会首先由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直接用于农业生产,更重要的是让龙头企业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典型,直接服务于一家一户,形成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科技部门等尽可能紧密联系的现代农业运行机制。

四是处理好自主和开放的关系。进行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同时,还需要引进国外先进现代农业技术,有利于对接国际标准,更好地发展我国的现代农业。比如,我们完全可以全方位地去借鉴一下以色列发展现代农业的成功经验。

农业发展必须把握好的“四大创新”:

一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创新与应用。农业科技成果要转化为现实农业生产力,科技成果首先要过硬,才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要学会大胆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农业成果;大力发展发展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等高新技术;农业传统技术不够用,要广泛研究农业和生态、园林、旅游、建筑、艺术等科学相结合的农业边缘科学,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传统农业和新兴农业合理结合,指导现代农业科学发展。

二是搞好农业人员培训创新。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素质,农业科技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要加速农业人才的培训和教育,不断激励其进行自我创新;要提高农民的素质,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提高农业管理者的素质,各级农业管理人员要经常学科技、用科技,接受基层科技咨询。

三是抓好农业制度创新。推动政策制度创新,确保农业政策真正落实到基层;进行组织制度创新,逐步引导规模经营和多种经营;探索科研体制创新,要逐步打破地域界限甚至国界,实行农业科研项目负责制,首席农业专家负责制的重点攻关和联合攻关,以达到科研资源的合理配置。

四是探索投入机制创新。农业投入,不但需要政府财政投入,更要求广泛吸纳民间资本、工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外国投资,以经济杠杆激励社会投资向农业科技创新汇集。

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引擎。把握创新方向,引领农业科技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思想解放为前提,以政府推动为保障,以市场化运作为手段,走出一条将农村生态环境优势成功转化为农业经济发展优势的新路子,这正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出路之所在。

(作者单位:中共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委组织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