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延伸
古语云:三年有成。经过三年建设,“一带一路”全面推进,描绘了宏伟蓝图,理念层面得到不断丰富,互联互通、贸易投资、产能合作等重点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收获。
当地时间6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乌兹别克斯坦发表重要演讲,系统阐述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发展方式、发展理念,首次提出打造“绿色”“健康”“智力”“和平”的丝绸之路。这一理念强调与沿线国家共同打造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与我国正在推进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一脉相承、高度契合。
新起步,再出发。“一带一路”建设进入了落地生根、精耕细作、持久发展的新阶段。
1月,习近平主席首访沙特、埃及、伊朗三国和阿盟总部。此访成为“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外交的开篇之作。中方与三国商定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进一步对接各自发展战略,有力提升了在经贸、能源、金融、通信、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的务实合作。中国—海合会自贸区、中国—以色列自贸区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带一路”立足周边、依托周边、造福周边。周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进展顺利,产能合作深入推进。中老铁路、印尼雅万高铁、中巴经济走廊、中俄蒙经济走廊规划纲要、中哈产能合作……一个个标志性项目、文件、战略规划,装点着不断延伸的周边丝路。
穿中亚、入欧洲,广袤的亚欧大地上,“一带一路”放眼亚欧两大市场,不断延伸。
6月,习近平主席出访塞尔维亚、波兰和乌兹别克斯坦三国,成为“一带一路”的提速之旅。“16+1合作”聚焦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金融合作、绿色经济、人文交流等领域,机制更完善,基础更扎实,前景更广阔。中东欧地区通过“16+1合作”,成长为“一带一路”与欧洲经济圈联通的重要承接地。中亚地区则以上合组织为重要平台,对接“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
“一带一路”金融支撑开始发力。1月,由中国倡议、57个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共同出资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运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将动员更多资金,积极支持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安全保障工作也全面开展。
截至目前,共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这表明,“一带一路”得到了广泛的国际支持,正以开放、立体、多元、包容的特性,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串接起沿线国家互利合作网络,朝向国际多元合作平台融合。
周边外交
东南亚方向,习近平主席访问柬埔寨,开辟了中柬传统友谊的历史新篇章,将两国合作提升至新的水平。
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成为中国主场外交“开门红”。澜湄机制以政治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人文为三大合作支柱,以互联互通、产能合作、跨境经济、水资源、农业和减贫为优先领域,目标是促进睦邻友好,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为成员国发展、民生改善多做实事。中国与泰、柬、老、缅、越五国共同搭建起的这一次区域合作新平台,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中国—东盟关系的内涵。
今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双方举行了纪念峰会,明确了中国—东盟关系的未来发展方向。如果说过去25年是中国—东盟关系的“成长期”,未来25年则是双方关系的“成熟期”,将由快速发展阶段转向提质升级阶段。
中亚方向,上合组织植根于团结互信的土壤,各领域合作全面深化。6月,习近平主席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元首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并成功访问乌兹别克斯坦。就如何确保上合组织未来发展的生机与活力,习近平主席提出弘扬“上海精神”,以安全为先、扩大务实合作、夯实人文基础、坚持开放包容、壮大本组织合作队伍的五点建议。随着印度、巴基斯坦《加入上海合作组织义务的备忘录》的签署,上合机制发展更加枝繁叶茂。
东北亚方向,李克强总理成功访问蒙古。此访是蒙古新一届政府成立后,中国领导人首次访蒙,对于进一步规划中蒙关系发展方向,增进两国政治互信,提升双方合作水平,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中蒙两国签署多项重要合作协议。
南亚方向,中国国家元首30年来首次访问孟加拉国,中孟关系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习近平主席与印度总理莫迪会晤、印度总统慕克吉访华等为契机,推进中印产业园区、铁路等务实合作,开展边界、海上合作对话。斯里兰卡、缅甸等多国领导人访华,任务都是增进政治互信、推进务实合作。
2016年,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日益强烈的共同发展诉求,碰撞出共享繁荣的合作火花,夯实了中国与周边邻邦的友好基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