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高而忧”看担当

“位高而忧”看担当

《大唐新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贞观年间,名臣岑文本被唐太宗升任中书令后,回到家后却满脸忧虑。面对母亲的疑问,他说:“我没有功勋,跟皇上也没有旧交,获得太大的宠幸,职位高责任重,这是古人所忌的,所以感到忧虑。”事实上,负责起草文书的岑文本才能卓著且兢兢业业,受到赏识和重用理所应当,但他却认为自己贡献不足,害怕担当不起中书令重任而忧心忡忡。

岑文本不因“位高”而放肆,不因“权重”而暴戾,升官之后不以为喜,反以为忧,首先想到的不是更大的权力,而是更大的责任,岑文本这种“位高而忧”的权力观,值得我们深思。

“位高而忧”恪守的是对权的敬畏之心。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为民造福、建功立业。而如果“剑走偏锋”,就会伤人伤己甚至祸国殃民。谷文昌在县委书记任上,率领东山县群众苦战十几载,遍植木麻黄,治服了“神仙都难治”的风沙,去世几十年后还有大批群众自发到他墓前缅怀。但也有一些党员干部,如白恩培、周本顺等人,利用手中掌握的选人用人权、资源配置权、项目审批权等,为他人在矿产资源、土地出让、工程建设等领域大开方便之门,侵占公共财产,攫取巨额利益,最终沦为人民的罪人。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高位”“重权”都是党和人民给予的,要把手中的权力视作为民服务的责任,而不是享受;把身居的职位看做是为民服务的岗位,而不是待遇,始终本着对党忠诚、慎始敬终的负责精神,抱着“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态度,用好手中的权力,自觉做到权大不忘责重、位高不移初心,禁得起考验,挡得住诱惑,守得牢底线。

“位高而忧”深怀的是为民的公仆情怀。“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焦裕禄、孔繁森、沈因洛式的好干部精神之所以能镌刻进群众的心灵深处,正是因为他们对群众满怀赤子之心,甘当公仆,甘为孺子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因为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党员干部的作为,都在老百姓心中的那杆秤上。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位置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位置就有多重。在武钢,沈因洛的足迹遍布十里钢城、百里矿山,一连几个月跟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起跳渣坑、搬矿石、吃冷饭,苦活累活脏活抢着干;在省里,2002年在乡下跑了102天,文件袋里106张捐款收据,总额达14万多元,而未写收据的捐款,已经无从知晓。党员干部身居“高位”、手握“重权”,更应返璞归真,牢记入党宣誓时的“初心”,自觉摆正公仆位置,不以“父母官”自居而凌驾于群众之上,始终视群众为“父母”牵挂其冷暖安危,吃百家饭、串百家门、拉百家话、解百家愁,真正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

“位高而忧”诠释的是为官的担当本色。“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担当是党员干部的“身份证”,要自觉把担当刻进灵魂,把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作为官从政的根本去践行,强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意识,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作风抓在手上,兢兢业业,忠诚履职。“最美村书记”毛丰美上任伊始,已经意识到凭借大梨树村“八山半水一分田”的自然资质,不下狠心、恒心根本干不出成效,而要真正打通致富路,必须做好治山治水的大文章。于是,毛丰美带领党员干部率先步入荒山,凭着一把镐、一把锹、一顶破草帽,一干就是40天。“毛书记为谁辛苦为谁忙”的叩问,打消了村民的畏难情绪,由此展开了一场全村总动员的治山治水攻坚战,而金秋飘香的万亩果园也彻底断除了大梨树村的“穷根”。通过几十年的苦干、实干,毛丰美把一个昔日的穷山村发展成人均年收入1万多元、集体资产3亿元的全国文明村。党员干部要卯足“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以改革的办法、创新的精神破解难题、攻克难关,在困难挫折面前不断砥砺敢于担当的品格,提升善于担当的本领,夯实勇于担当的底气。

(作者单位:泗阳县委组织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