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雪峰:既要有主体性,又要有解释力(2)

贺雪峰:既要有主体性,又要有解释力(2)

——当前中国社会科学学派成长的路径与任务

●当前中国社会科学各个学科普遍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社会科学时代,是自然成长的时代,是英雄主义的时代,是出大师的时代,是建立学派的时代。但是,目前社会科学界对此缺少认识,更多是工程师心态甚至技术员心态。其主要表现如下:

盲目发展定量,随意切割经验,将发表论文等同为学术研究,甚至将写作变成体力活,而不能做到基于厚重经验研究基础上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做研究变成在西方社会科学具体研究中找对话对象,在西方社会科学大厦中找还有哪个窗户上缺块玻璃然后补上玻璃。

期刊发表也越来越精致,却恰恰忽视了不经过一个成长阶段,太过规范,甚至有学术规范的洁癖,就很难给创新研究留下空间。

研究生学术训练过于强调文献,而相对忽视基础理论,尤其是社会科学经典的阅读,更加忽视对完整经验的把握。

这样的状态是当前中国社会科学各个学科普遍存在的问题。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西方社会科学的引进,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已经到了消化吸收西方社会科学的阶段。消化吸收的核心就是在理解中国实践的过程中,建立对中国实践具有解释力的有中国主体性的中国社会科学。这个工作现在还没有形成气候,需要社会科学界共同努力。

●中国社会科学的重点是在深入的田野调查基础上的自然成长

我以为,当前乃至未来20年,中国社会科学的重点不是规范化,而是在深入的田野调查基础上的自然成长。大开大合,大破大立。没有大循环基础上的厚重的经验研究,小循环基础上的精致研究就没有意义。没有大循环奠定研究基础,小循环就是麻袋上绣花。只有在大循环艰苦努力所建立的有主体性的中国社会科学的基础上,精致的社会科学研究的小循环才有价值。

相信再过20年,中国会有百家争鸣基础上形成的若干对中国实践具有解释力的社会科学学派崛起。到了那个时候,中国社会科学可能才会由社会科学的大循环转向精致的小循环。

(作者为华中科技大学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