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群众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群众价值观,是党的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党的干部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党的干部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以人民利益为价值本位,必须以为民谋福祉所做贡献的大小为衡量自身价值的基本标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是要为人民做事的。他明确指出:“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既是党的一贯主张,也是干部群众观的核心和本质,更是新形势下共产党人必须永葆的政治情怀。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更是着重强调了“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只有知道“我是谁”,才能准确“自我定位”,更好的践行党的宗旨当好群众的“娘家人”;只有知道“为了谁”,才能正确把握“工作方向”,做好群众的“服务员”;只有知道“依靠谁”,才能织密“干群鱼水关系网”,架好沟通干群关系的“连心桥”。惟如此,才能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这“三把尺子”检验的工作实绩,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实现共产党干部的价值目标。
筑牢始终做人民勤务兵的“职业观”。当好人民勤务兵,是党的干部的基本职责要求,也是党的干部价值观中的又一核心要素,不具备公仆意识、奉献精神,不能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必然会价值观扭曲。筑牢始终做人民勤务兵的职业观,就必须时时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处处体现出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和“俯首甘为孺子牛”精神。在引领人民群众构建伟大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下,党的干部能否扮演好“人民勤务兵”的角色,体现的是执政良心,展示的是爱民真心。人民公仆的“仆”字,决定了党的各级干部都要正确处理好、也必须正确处理好“干部与群众”“公仆与主人”“权力与责任”“官本位与民本位”等几对“重要关系”,端正自身“角色定位”,而不能把“仆人”变成“主人”,更不能将为民服务的“公权力”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任何干部都必须清醒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掌权”只意味着“责任”和“义务”,无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勤务兵”,都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那样,“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党的干部必须始终坚守人民勤务兵的职业操守,始终牢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惟如此,方能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惟如此,才是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勤务兵!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