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梦想笔墨生辉——社科理论名家丁酉新春寄语(3)

心系梦想笔墨生辉——社科理论名家丁酉新春寄语(3)

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上更有建树

顾海良

辞旧迎新之际,对2017年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寄予更大的期望,特别期望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上更有建树。

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树立“问题意识”,既要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又要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特别要加强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建设等领域问题的研究,以及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阐释,形成具有原创性学术思想和具有时代特征的学科和学术体系。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新发展,要善于融通哲学社会科学各方面的资源。要把握好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理论、文化和学术资源。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其中蕴含的具有当代价值的思想、文化和学术资源弘扬起来,赋予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新形式和新内涵。要把握好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对于国外的包括西方国家的各种“异样”、“异质”的思想文化和学术思潮,要以交流、交融和交锋等多种方式对待,既善于摒弃和批判这些思想文化和学术思潮的糟粕之处,又注重吸收和借鉴其中存有的菁华之处。对于国外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各种资源,不应当妄自菲薄,将其视为“信条”而顶礼膜拜;也不应当妄自尊大,将其说得一无是处,拒绝加以研究和作出鉴别。

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以教材体系建设的新成果来体现、支撑和传导学科体系发展的新成就。要坚定文化自信和学术自信,彰显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信念和信心,形成立足国际学术前沿、门类齐全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提升国家教育力量和文化软实力。

(作者为北京大学中国道路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提升中国理论,建构“理论上的中国”

韩庆祥

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以后,我们向西方学习,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科学技术和文化。所以,我们一些学者比较关注西方的学术著作、学术概念、学术思想、名师大家。这对开阔我们的研究视野、提升我们的学术研究水平、了解西方思想文化具有一定积极意义,还应继续研究。同时,在有些人身上出现了某种“西化”倾向,“耕了西方地、荒了中国田”。就是说,对西方的概念、范畴、命题、思想、理论、思维比较了解,较注重研究西方议题,而对1978年以来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逻辑与中国问题缺乏真正深入的研究,在学术研究中,没有真正形成我们自己的概念范畴体系,也没有真正形成我们自己的学术理论体系,结果是理论创新动力不足,缺乏真正具有原创性的理论和思想。2017年,期望我们的学术理论能像马克思写《资本论》那样(即通过研究他当时所处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现实逻辑而写出来的,形成了系列新概念新范畴新论断新思想),多关注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逻辑和中国问题,多研究中国议题,提升中国理论,建构“理论上的中国”。

(作者为中央党校副教育长、科研部主任)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