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历史经验

延安时期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历史经验

摘要: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强调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为此,他向全党发出开展学习竞赛的号召。

延安时期,我们党通过建立健全党内法规,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纪律,维护了党的团结统一,增强了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一、突出抓好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党内法规建设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纪律严明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注重加强党的组织纪律建设。延安时期,随着我们党不断成熟、事业不断发展及队伍不断壮大,制定党规党纪,严格党的各级组织工作规则和纪律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抗战爆发不久,王明在中共长江局工作期间不经中央同意擅自发表与中央主张相违背的言论,不尊重不服从中央领导,在党内外造成不良影响。为了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当时制定的《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明确提出:“各中央委员不得在中央委员会以外对任何人发表与中央委员会决定相违反的意见,亦不得有任何相违反的行动”。

当时制定的《关于各级党部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对党员在遵守组织纪律方面也明确规定:“凡党员对各级党委、党的负责人与上级党委在政治问题与工作原则问题上有不同意见,经过讨论后不服者,得向上级党委申诉,并得越级直接向中央及党的最高负责人申诉,但在上级党委没有指令改变前,仍须服从原来的决定,并不得在党内外有任何反对组织反对上级党委的言论行动。”

这些规定对克服党内存在的自由主义、分散主义思想,增强各级组织和党员的党的观念、组织观念、纪律观念,严肃党内的工作程序,形成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起到了规范和保障作用。

二、把坚持党的利益高于一切作为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标准

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性,我们党历来都十分重视党性问题。1941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决定》列举了违反党性的三个方面具体表现:在政治上自由行动,不请示中央或上级意见,不尊重中央及上级决定;在组织上自成系统,自成局面,强调独立活动,反对集中领导,目无组织;在思想意识上,发展个人主义,反对集体主义等。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决定》提出了增强党性的主要措施有:在党内更加强调全党的统一性、集中性和服从中央领导的重要性。不允许任何党员与任何地方党部,有标新立异,自成系统,及对全国性问题任意对外发表主张的现象;更加严格地检查一切决议决定之执行,坚决肃清阳奉阴违的两面性现象;及时发现、及时纠正,不纵容错误继续发展,才更能挽救干部,和不使工作受到损失。反对当面客气,背后指斥;要在全党加强纪律教育,严格遵守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基本原则;要用自我批评的武器和加强学习的方法,来改造自己使适合于党与革命的需要;从中央委员以至每个党部的负责领导者,都必须参加支部组织,过一定的党的组织生活,虚心听取党员群众对自己的批评,增强自己党性的锻炼。

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颁发后,任弼时撰写了《关于增强党性问题的报告大纲》,对《决定》精神进行全面深刻的阐释,其中特别强调要把党的利益放得高于一切,遵守党的统一的纪律,这对于任何一个党员都是毫无例外的。《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和任弼时所作的报告,对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增强党的组织纪律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以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克服本领恐慌为着力点建立健全学习制度

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强调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为此,他向全党发出开展学习竞赛的号召。

1940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对干部教育的方针、课程等内容作出规定,强调全党干部都应当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运用。同年3月,中共中央又发出《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要求在职干部按文化、理论程度分类进行学习。

1942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决定》,提出在职干部应努力学习业务、学习政治、学习文化、学习理论,同时必须加强时事与政策的学习。全党整风运动开始后,全党的学习运动纳入到了整风运动的轨道进行。

1943年1月,中央又作出《关于征调敌后大批干部来陕甘宁边区保留培养的决定》等。这些关于加强干部学习的一系列制度规定,保证了广大干部理论学习的顺利进行,对于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克服本领恐慌,提升文化素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