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新常态的宏观经济思想

引领新常态的宏观经济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了应对国内和国际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问题,积极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认识和指导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思想。

宏观经济思想的基本内容

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宏观经济思想是指经济思想的宏观层面,主要蕴含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系列重大经济举措之中,系统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主要理论来源。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也注重学习和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理论基础。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重要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还十分重视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2014年7月,在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时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自觉认识和更好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不断提高推进改革开放、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能力和水平。”2015年11月,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从“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到发展“系统化的经济学说”,凸显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指导意义。

第二,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基本实践依据。其一,新常态是对经济阶段性特征的新判断,也是宏观经济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和着力点。这表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转化,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其二,新常态为宏观经济政策确立了新基调。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目标、路径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经济发展要放眼长远,在战略上要有平常心,保持定力。宏观政策将以区间调控、相机调控和定向调控为主,注重预调、微调和精准调控,注重防范各种风险,放弃传统刺激经济增长的方式,避免过度的宏观调控削弱市场机制的作用。

第三,系统布局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是关键任务。其一,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从供给和需求双侧发力,“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二,坚持稳中求进,促进提质增效升级,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其三,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完善区域和城乡政策,促进各地区协同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其四,用好财政政策,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有利于经济转型、形成统一市场、促进公平正义的现代财政制度。其五,用好货币政策,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保持物价整体稳定,加大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力度,为深化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创造良好货币环境和金融支撑。其六,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其七,推进经济转型发展,着眼世界发展新趋势,从世界大势与中国国情的互动中,探索和实践中国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其八,布局经济转型发展注重宏观思考,强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第四,强调“市场和政府”共同的调节作用,既要有效的市场,又要有为的政府。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动力在经济体制改革,而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与微观层面有所不同,在宏观层面政府更应该主动发挥其调节作用,特别是在宏观经济调控、公共产品配置、市场监管、收入分配调节、环境保护以及促进共同富裕等方面。当然,政府在发挥宏观作用时也要利用好市场。“市场无形之手”要灵活有效,“政府有形之手”要灵活有为,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并形成合力。

第五,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宏观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破解发展难题的基点,创新理念塑造了宏观经济思想的发展理念核心。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是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中国融入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关键在于从对世界经济联系中进行谋划,提高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的能力,以开放的最大优势谋求中国经济社会的更大发展空间,形成“引进来”“走出去”的良好环境和有利于合作共赢的新体制。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人民是否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也是宏观经济思想的中心目标。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