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丨破解发展困境 厚植发展优势——进一步提高经济潜在增长力

聚焦丨破解发展困境 厚植发展优势——进一步提高经济潜在增长力

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多变的情况下,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继续保持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进一步注重防范经济风险,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保证到二○二○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在面临国外欧美经济政策调整和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必须积极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提高我国经济潜在增长力。

一、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分析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规律表明,在经历较长时间高速增长后,经济增长速度一般会呈现阶梯式下降的特征。我国经济在经历30多年高速增长以后,同样也必然会转向中高速增长。当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因素表现在:

一是劳动力供给逐步减少。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正在到来,局部地区出现的“民工荒”、“招工难”等现象。据预测,自2011年以来,我国适龄劳动人口规模呈下降趋势,“十三五”期间年均降幅为0.3%左右。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于2016年达到峰值,2016—2020年就业年均增速将比前期下降0.9个百分点。城镇化所释放出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不能弥补劳动力人数下降对经济增长造成的负面影响,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人口红利不断减弱甚至最终消失。

二是储蓄率不断下降。据研究,人口年龄结构与储蓄率关系密切,人口抚养比每上升1个百分点,储蓄率将下降0.8个百分点。据测算,2016—2020年,我国人口抚养比上升将导致储蓄率下降2.8个百分点。我国储蓄率在2010年达到51.8%的峰值后,2013年下降到50.2%,到2020年预计降至47%左右。可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储蓄率将会逐年下降。

三是经济全球化红利持续衰减。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呈现出总量需求增长缓慢、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特征,使得我国的外部需求呈现常态性萎缩。2012和2013年,全球 GDP增速分别仅为2.6%和2.8%。美欧等经济强国相继提出“再工业化”“2020战略”“重生战略”等措施,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纷纷抬头。目前,我国外贸依存度已高达40%,继续上升的空间有限,发达国家又加紧实施内外经济平衡战略等,未来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将逐渐递减。预计“十三五”时期,对外开放的溢出效应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将降至0.6%左右。

四是资源环境约束力不断加大。我国经济发展的低成本时代已经过去,依靠土地成本、能源成本和环境成本等形成的所谓“投资成本洼地”效应正在逐渐消失。当前我国加强生态环境治理,需要占用大量劳动和资本,增加生产成本,也会影响经济增长。据预测,为实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5%的目标,2015~2020年我国GDP增速大约年均下降0.5%。

五是全要素生产率短期难以大幅度提高。短时期内技术水平难有大的突破和提高,科技资源浪费严重,制造业竞争力不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我国农村可转移劳动力数量不断下降,劳动力再配置效应逐渐减弱,“十三五”时期由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降至0.7%左右;随着市场化改革难度加大,市场化制度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也在不断减弱。

责任编辑:李梦柯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