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韩强: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引领作用(9)

(三)不重视思政课的情况还不同程度存在

这部分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有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偏少,达不到教育部要求的生师比要求。

目前教育部要求的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按生师比是350-400:1,也就是说350到400个学生应该配备一个专职的思政课教师。如果生师比过高,会导致一个什么样的后果呢?这就意味着没有那么多的老师来满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导致思政课老师整天忙于上课,而没有时间做科研,还会导致老师没有更多的时间用于与学生进行课外交流和辅导。实际上,要增强思政课的说服力,老师和学生的面对面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的问题都具有个性化,所以如果学生和老师能够面对面地交流,老师就能够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疑释惑,更好地教育学生。

再有,教师没有时间做科研也是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就目前高校的思政课教师教学工作量来讲,还是偏大的,这样一来,教师的确很难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科研中去,也就没法针对一些学科前沿问题、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及一些重大的现实问题做深入的思考。然而,如果缺乏思考的话,教学效果就会受到很大的制约。目前来讲,高校思政课科研能力偏弱是一个普遍现象,而科研能力偏弱,也会导致一系列其他问题。比如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比较窄,特别是在高校现有的评价体系下很难发展,职称很难晋升,也很难得到更高程度的学术认同,很难有更高的学术影响力,教师的成就感也会比较弱。这些都会打击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自信。

第二个方面,在思政课教师的成果认定、外出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强调一般性,忽视特殊性。

很多高校在科研成果认定时都有自己的统一标准,而这个标准并不考虑你是思政课老师还是专业课老师。但是实际上,思政课老师还是有一定的特殊性的。比如思政课教师的社会实践相对来说会欠缺一些。所以在评定思政课教师的成果时,既要强调一般性,也要考虑到特殊性。

在外出培训方面,思政课教师确实需要更多的外出培训。事实上,思政课教师外出培训的机会是偏少的,尤其是出国培训。但是思政课老师经常要讲到中外对比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老师对国外资本主义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状况都不了解,尤其是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都缺乏认识,就很难告诉学生一个准确的答案,也就不能教会学生做出准确的判断。在这个问题上,今后应该适当引导思政课老师多了解中国实际,多参与各种培训。如果有机会的话,还应该多走出去,在更宽广的视野下了解世界,了解资本主义国家,了解其他的发展中国家。

第三个方面,就是思政课的领导班子配备偏弱,有些高校并不是把自己最强的力量配备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上,在配备问题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另外,就是对思政课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大。要做好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有很好的平台支持。为什么人大、北大、清华、北师大这几所高校的思政课教学效果比较好?这与他们的平台建设水平和对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是有直接关系的。教育部、北京市以及学校本身,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投入都非常大,他们不仅有硕博点,还有创新平台,有协同创新中心等,这就带动了这些学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向高水平发展。

责任编辑:田甜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