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之后,中美之间的竞争态势将发生显著变化,甚至是根本性的改变。多数人认为,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竞争焦点在贸易保护、全球化、汇率、国际投资等方面,但是,我认为上述各个方面都不是两国竞争的最强焦点,而制造业才是两个大国竞争的最强焦点。
●大国之间的竞争在本质上是经济实力的较量
关于最强焦点判断的根本依据和核心逻辑是,大国之间的竞争在本质上是经济实力的较量,这是其他方面竞争的基础;而制造业是经济实力的主体和关键要素。特朗普以商人的精明对重建美国制造业高度专注,一方面加大我国制造业所面临的来自美国制造业的威胁,另一方面制造业的实力对比变化将改变两国之间的整体竞争态势。
特朗普为了解决国内制造业的空心化问题和大量劳工失业问题,对美国经济进行大幅度减税和放松管制,以此促进制造业回流和振兴美国制造业。对特朗普这一做法,很多学者认为并不可行,因为美国的劳动力成本和生产成本高,制造业回归后将面临着比国外更高的成本。还有学者以里根总统为例进行分析,里根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大力推行减税和去管制,但是美国制造业恰恰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外流的。对于里根做法的分析,我们需要认清两点:一是里根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为美国之后几十年的经济辉煌奠定了根基,二是中美两国制造业的成本对比已经今非昔比。
我国自1997年以来实际工资增长率平均年增长超过10%,而实际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平均值仅为2.5%左右,甚至近年来已出现停止增长的迹象。但是,美国制造业的实际劳动生产率增长非常显著,而劳动工资增长停滞甚至下降,这使得美国通过生产效率来克服生产成本的能力和空间明显增大。此外,我国对石油天然气的进口依赖逐年加大,而美国却爆发了页岩气革命,使之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页岩气革命使以页岩气为主的美国能源价格大大低于国际市场上传统石油天然气价格,美国能够以此大大降低能源成本。中美两国在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的不同变化,使得我国在制造业中相对于美国以往的成本优势遭到了严重侵蚀。
●在成本对比状况下,美国的制造业回流和振兴计划具备了很强的可行性
根据波斯顿咨询公司对全球25个出口经济体制造业综合成本的测算结果,我国相对于美国的成本优势几乎荡然无存。该公司测算的制造业综合成本包括工人小时工资、劳动生产率、能源成本、汇率四个因素,其测算结果显示,以美国制造业综合平均成本指数为100,我国制造业综合平均成本指数在2014年已快速上升到了96,与美国相比仅仅只有4个点的优势。而且,我国的优势仅仅体现在人工成本上。再考虑到我国劳动工资在快速上升、工业用地价格和物业价格也上涨较快以及企业税负较高等因素,我国相对美国的制造业成本优势很可能继续减弱,甚至有转为劣势的可能。在当前中美两国的成本对比状况下,特朗普的制造业回流和振兴计划具备了很强的可行性。
在特朗普上台之前,美国政府已经开始推动制造业回流,而特朗普当政会极大加快这一进程。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严重打击了发达国家的经济,但也迫使发达国家政府重新重视本国的制造业发展。奥巴马政府明确提出“制造业回归美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美国制造业出现了明显的回流和复苏,装备制造业的反弹幅度甚至超过了德国。而且,美国复苏的制造业是高端产业。美国的高端产业需同时符合两个标准:一是每个产业工人的研发支出应超过450美元,或者是位于产业的前20%;二是产业队伍中获得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学位的人数必须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或者在本产业中所占比重达到21%。符合这两个标准的产业都属于创新最活跃且最能够保障可持续增长的产业。美国高端产业的回流、复苏和振兴,必将对我国正在转型升级的制造业带来严重的威胁和挑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