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坚:易地扶贫搬迁应注重提升五种能力

陈坚:易地扶贫搬迁应注重提升五种能力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措施和重大民生工程,是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关键阶段的硬骨头,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战役。2016年9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明确了五年内将对近10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为此,迫切需要从政策执行主体、政策作用对象、管理服务机制等方面入手,找准突破口,全面提升服务能力。

着力提升地方政府运用政策的能力。中央关于易地扶贫搬迁的决策部署,是针对全国的带有普遍性、全局性问题的政策安排。各级地方政府在执行过程中,难免遇到政策“盲点”,出现“一刀切”现象。例如怀孕即将出生的小孩、户口未迁入的儿媳妇和上门女婿能否享受政策待遇等,中央文件并没有给予具体规定。因此,在守住政策红线、底线的情况下,各级地方政府应该用足、用活、用好搬迁政策,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实施细则。首先,加强调研,提升掌握实际情况的能力。当前,部分地区在异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对此,有关部门应加强调查研究,充分、全面、深入地了解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实情。其次,遵守决策程序,提升决策科学化水平。在拟定政策方案、讨论政策方案过程中,有关部门应该充分发挥智库、专家的作用,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再次,加强督查督办,提升政策执行能力。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应加强对工作人员政策精神的宣讲、培训,加强政策执行各环节的督查督办,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提升政策执行能力。

全面提升搬迁农户的自身发展能力。大多搬迁农户迁出后普遍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焦虑,包括不适应高层多户楼房住宅、不适应生活必需品样样都要掏钱购买的生活环境、不适应社区休闲文化活动等,解决这些问题,须全面提升搬迁农户的素质和技能。一是建立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创业就业培训机制。根据安置产业发展导向和企业就业岗位需求,探索成立移民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学校,结合雨露计划、阳光工程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项目,引导搬迁农户转变传统观念,适应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切实提高搬迁农户的创业就业素质和能力。二是设计开发适合老年人的非全日制的就业岗位。鼓励扶持有劳动力的老年人再就业,积极破解搬迁过程中“年轻人想搬、老年人不愿搬”的问题。三是加强安置小区的科普工作。针对现代小区的健康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成立安置小区科普宣传队,加快推进安置小区科普宣传教育工作,促进搬迁农户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四是探索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自我发展模式。既可以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规范行为习惯,也可以鼓励农户根据发展意愿组建“脱贫致富共同体”。

加强平台公司资源整合与运营能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仅依靠移民和扶贫工作职能部门的是远远不够的,须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扶贫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切实提升融资平台公司的资源整合与运营能力。一是要围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和农民变股东的“三变”目标,积极探索将财政扶贫开发资金统筹整合到平台公司的管理运营模式,切实降低迁出地土地和宅基地的流转成本以及搬迁农户的生活成本。二是要鼓励支持相关扶贫开发平台公司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和需求,科学设计有针对性的扶贫方案,积极主动对接金融市场,用足、用活、用好现有扶贫基金和金融产品。三是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成立乡镇级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重点负责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发展,包括盘活迁出地土地和宅基地、吸收社会资本参与扶贫开发、安置小区经营性资产管理和物业管理、移民创业就业服务等。

培育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能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才能让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村级组织才能有效运转,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才会更加稳固。从经济发达地区的村级组织建设来看,村级组织力量强的地方,村级集体经济相对发展得较好。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应充分借鉴经济发达地区在整村搬迁、“村改居”过程中发展集体经济的做法和经验,积极培育和壮大安置点村级集体经济。一是将安置小区的部分商铺门面纳入小区村级集体资产范畴,既可采取搬迁农户自主经营管理的方式,也可交由平台公司经营管理,不断提高小区自我管理服务的经济承受能力。二是将迁出地的“三块地”(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农村宅基地)流转收益按照一定的比例上交安置小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三是将易地扶贫搬迁结余资金尽可能用到发展安置小区村级集体资产经济方面。四是待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尽快推进村级集体资产股份量化到搬迁村民,分配上可以重点向贫困人口增加。

重视安置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个别地方出现的搬迁农户不愿搬、少数回迁等现象,以及当地企业就业岗位需求旺盛与搬迁移民就业难之间矛盾的根源,在于安置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首先,要提高安置点就业服务能力,让搬迁群众“稳得住”。可由县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派设“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就业服务中心”,直接提供就业服务;也可引入人力资源管理公司,通过政府购买提供就业服务。其次,要强化安置小区公共活动设施建设能力,努力营造家园归属感。其中,修建安置小区红白喜事厅、村史馆(农耕文化馆)、脱贫致富菜园地、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场所十分必要。再次,要提升安置小区公共设施的管理能力,让搬迁群众过得舒心。从搬迁群众的现实需求来看,水、电等基础设施的维护和保障尤为重要。此外,要重视兑现对搬迁群众的社会保障性政策承诺,特别是对搬迁农户提供临时生活救助、转为城市低保、提高养老待遇等承诺,应按时兑现、抓紧落实。

(作者系贵州大学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