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如何实现“1+1+1>3”(2)

京津冀协同:如何实现“1+1+1>3”(2)

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协同发展

主持人:经济数据和民生数据背后是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新发展理念的体现。请问各位,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带来了怎样的大变化?

蔡奇代表:疏解非首都功能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调结构、转方式,就是“腾笼换鸟”,就是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就是改善人居环境,就是缓解人口资源环境的突出矛盾,就是更好地履行作为国家首都的职责。疏解的目的在于提升,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更重要的是,最终体现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上。

宗国英代表: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天津确定了“一基地三区”的定位,即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和改革开放先行区。要通过产业协同促进经济融合,加强科技创新对接,借重首都创新资源,加强双向开放对接,依托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制度创新成果在京津冀区域内外推广,加强金融领域对接,加强生态保护对接,积极参与大气、水、土壤污染联防联治。

王志刚代表:河北正强力化解过剩产能,完善环保、能耗、水耗等六个标准,倒逼过剩产能退出。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勇于探索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锐意改革,做好去产能的“减法”和互联互通、建设共同市场的“加法”。

范利委员:推进京津冀医疗一体化是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京津冀三地要联合强化区域卫生资源优化对接,优质医疗资源共同分享、信息网络平台互联互通,推行多种形式的分级诊疗模式,让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围绕群众看病需求这一重大民生问题,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