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民生建设新的经济增长点
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预计将增至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这组数据背后,是养老服务市场巨大的缺口。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形成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养老服务产业集群。支持养老服务产业与健康、养生、旅游、文化、健身、休闲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养老服务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潜藏于养老服务市场,还孕育在垃圾分类回收、食品安全、清洁取暖等一件件民生“小事”里,存在于13亿多人的基本需求中。“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是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补短板’的重要内容。”谢志强分析说,切实从满足需要出发增加有效供给,自然而然会生长和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长期增长潜力。
“三证合一”工作节约了企业的人力物力;取消一些不合理的证明便利了群众、减轻了群众往来办事的时间成本和财务负担;电信资费的下调、互联网费用的降低,降低了整个社会的成本……细数民生领域体制机制创新的前进步伐,侯为民表示,扩大公共资源的规模和覆盖面,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消费能力,进一步拉动国内消费需求,从而为经济增长增添新动力。“民生建设不仅是投入,更有加倍的产出。”
(记者 毛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