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国家发展需能力更需自觉
作者:张大卫,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也十分重视发挥知识与智力在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此次重要讲话,我有三点深刻体会。
首先,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我国知识分子社会地位和历史作用。他指出,我国广大知识分子是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人民的骄傲,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智库,顾名思义,本身就是汇集全社会智力资源、特别是汇聚高端知识分子的机构。要发挥好智库咨政启民的作用,使智库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多作贡献,就要重视知识,重视知识分子的价值追求,重视他们的精神品格。什么是他们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总书记在讲话中作出高度概括——这就是知识分子身上浓厚的家国情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重道义、重担当的精神操守。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深入推进、经济深刻转型、社会矛盾与冲突增多的历史时期,科技进步和市场经济大潮既带来了发展与繁荣,也带来了对社会正义观、财富观、道德观的挑战。坚守社会的良知,廓清思想迷瘴,需要知识界的理性思考与正确引导。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凝神聚力的作用,智库应有所担当。这其中,首先要团结和凝聚知识分子,要为他们的精神创造活动提供适宜的条件。更重要的是,要为他们释放高尚的情怀、责任感和精神操守营造氛围,提供支持,使其能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思想产品,以引领社会发展进步。
其次,习近平总书记希望知识分子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这是对我国广大知识分子的要求,更是对知识分子聚集的智库的要求。智库的生命力何在?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提出的“质量、独立性和影响力”有着广泛的影响。但认真分析西方发达国家智库的宗旨和所作所为,可以看出,几乎没有哪家智库不是在为自己国家的根本利益服务。智库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应该首先强调的就是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要看其是否具有为国家发展服务的能力和历史自觉。总书记在此次关于知识分子的重要讲话中,把当今及今后一个时期国家、民族、人民的急迫需要讲得很清楚,即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关键、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这就需要智库,特别是国家高端智库发挥自己的专长,主动研究,勇于担当,扛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最后,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强调了对知识分子的团结和包容,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做知识分子的挚友、诤友,这对智库来说也尤为重要。智库往往是政府与社会民意之间的一道桥梁,桥梁两边互存的真挚是信任的纽带,而互相的诤戒关系则有利于补漏纠偏、解放思想。智库的重要作用之一,是阐释国家方案、凝聚社会共识,这就要求智库对政府政策加深理解,及时作出合理解读,和民众进行充分沟通,进而准确地向政府反映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以改善政府决策。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多元化、分散化的民意散布于社会与网络。如何把它们集中起来,特别是把对国家长期发展有利的建设性意见收集梳理,提供给政府决策部门参考;如何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产品,在为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智力支持的同时,为社会提供理性的观点和正确的价值引领,是值得智库界认真思考与实践的大文章。
脚踏中国大地 善作千载之思
作者:胡鞍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的事业,决定了我们更加需要知识和知识分子,更加需要知识分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多作贡献。”知识分子创造的思想、创新的理论、生产的知识具有强烈的正外部性,当它们融入我国波澜壮阔的伟大事业,就能为推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当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历史使命无比光荣、社会责任无比重大。
中国是我们实现学术追求、完成使命任务的大舞台。智库要以学术追求和历史使命为价值指引,以专业、专职与专注,读解中国故事的脉络走向,达成“知识为民、知识报国”的事业理想。
作为拥有近14亿人口、走社会主义大道、正前所未有地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中国的智库学者,我们有责任以国家未来目标的“瞭望者”、国家战略的“谋划者”、国家治理的“监督者”的使命担当,与中国兴盛同行、与中国变革俱进。不管智库的研究方向、特色定位、组织形式如何万象纷呈,万川归海的应该是对最深刻的价值立场的坚守,即“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
中国是一部结构宏大阔朗、细部复杂繁密的“天书”。这本书应该怎么读?做国情研究是典型的“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我们要回答当代中国实际“是”什么,已经、正在或将要“发生”什么,以及为什么“会发生”,就需要以真实的中国为研究对象,以科学的方法、历史的观点、宏观的视野、国际的视角、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研究。特别是要以问题为导向,研究现实中国的“真问题”,选择中国的发展挑战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信息集成、知识集成、思路集成,提出解决重大挑战的“真办法”,提供高水平的发展战略研究和政策研究。
作为深刻变革中的中国的智库,要有意识地思考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加强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理论方面的研究,这是决定国家、民族发展方向和前途命运的大是大非问题;要加强中国战略和中国发展规划方面的研究,如国家五年规划、国家中长期专项规划、国家长远发展战略设想等,这是实现中国发展目标的总体思路和重要方法论;还要加强中国重大挑战和重大政策研究。
在长期的国情国策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热情的心灵、理性的大脑”,记录中国、分析中国、展望中国、发展中国。“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今年又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五年规划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因为其不仅反映了中央决策层对我国中长期发展的整体性思考,也是集中民智、整合民力、反映民心的重大决策过程。作为智库,我们积极参与包括“十三五”规划在内的多个五年专项规划的调研和设计,为国家和人民提供公共知识服务,以我们的专业专长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合力之中。还有什么比这更激动人心、更令人幸福充盈的呢? (光明日报记者 贾宇采访整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