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实现了7亿多贫困人口脱贫,被世界誉为“中国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把扶贫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取得了巨大进展。
当前,贫困人口和地区主要集中在农村。这一块短板该如何补齐?根据过往的成功经验,还是要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除了继续利用好城镇化的牵引力,也要把目光投向广袤的农村内部。其实,农村可以“绣花”的地方并不少。外出人口多的地方,可以通过土地“三权分置”来推动土地流转;权属比较复杂的地区,也可以通过土地整理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更高层面上,所有地区可以通过农业供给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供给质量,来提高农民收入,带动贫困农民脱贫。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视野来看,农村脱贫大有潜力可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脱贫不是蛮干、硬干,必须掌握科学方法,明确脱贫路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必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要坚持市场需求导向,主攻农业供给质量,注重可持续发展,形成农业农村改革综合效应,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农民致富,为贫困地区脱贫注入强劲动力。
要好水准、高质量的准时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工作,全体党员干部就必须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不断鞭策自己,扎根在基层、深植在民间,不断想法子、找路子、添点子。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同圆中国梦。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