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国带给百姓更多获得感(2)

法治中国带给百姓更多获得感(2)

摘要:近几年大力纠正冤假错案,同时积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实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建立起领导干部干预案件全程留痕制度,构建起一套预防冤假错案的机制,人民群众越来越信任法律,按照法律办事的习惯逐渐形成。随着司法去行政化、去地方化,今后发生冤假错案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小。

向执行难全面宣战

主持人:作为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上的最后一个环节,执行难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对于司法的信任。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吹响了向执行难全面宣战的号角,如何评价这方面的成效?

王俊峰委员:执行难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在司法实践中面临的突出难题。一年来,各级法院在解决执行难方面有了实质性突破。最高人民法院通过改革执行体制、转变执行理念,以及综合运用大数据和现代科技手段,充分展现了解决执行难问题的魄力。现在,法院的执行部门可以通过全国联网系统,查询被执行人的各类账户信息,法院执行指挥系统也极大提高了解决执行问题的效率。

侯欣一委员:执行难的问题对司法公信力构成很大的伤害。有些时候,当事人对于司法的最终看法并不在于判决,而在于判决能否得以执行。通过采取多种手段,推出“老赖”黑名单、联网限制“老赖”高消费、加强“老赖”曝光力度等,确实起到了督促被执行人履行义务的作用,执行难问题得到很大改善。

  蔡学恩代表:去年,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作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承诺时,有些人尚有疑问。但从这一年来的实际情况看,可以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取得实质性进展。最高人民法院以巨大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找准了方向,找对了方法,那就是运用大数据。通过建立覆盖全国及主要财产形式的网络化查控系统,办案人员现在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对“老赖”的财产实现“一网打尽”。

大力纠正和预防冤假错案

主持人:党的十八大以来,聂树斌案、呼格案、陈满案等一批冤假错案得到纠正,彰显了司法机关自我纠错的勇气与决心。对纠正和预防冤假错案的一系列举措,各位有什么看法?

王俊峰委员:加大冤假错案的纠正力度,是我们国家司法进步和司法文明的重要表现。司法机关认真推动纠正冤假错案,构建冤假错案的防范机制,让老百姓有了更多的公平正义感,提升了司法公信力。值得一提的是,在纠正冤假错案的过程中,律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推动法律的准确实施,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今后,应该高度重视律师在纠正和预防冤假错案过程中的特殊作用,提升律师在刑事案件中的辩护率。

侯欣一委员:近年来,有不少冤假错案特别是一些久拖不决的重大案件得到纠正,让人们感受到司法的公信力和自我纠错能力在不断提高,这是群众获得感很重要的来源。

蔡学恩代表:近几年大力纠正冤假错案,同时积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实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建立起领导干部干预案件全程留痕制度,构建起一套预防冤假错案的机制,人民群众越来越信任法律,按照法律办事的习惯逐渐形成。随着司法去行政化、去地方化,今后发生冤假错案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小。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