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荣:办好中国自己的事就是对世界的担当

范荣:办好中国自己的事就是对世界的担当

“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蕴含的不仅是中国着眼未来的发展定力,更是世界格局中的“中国担当”。中国不但自己牢牢攥紧发展的钥匙,也希望为世界发展问题精准开锁。面对世界经济情势的发展演化,中国正尽己所能,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面对外部的各种噪音杂音,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仅不会关上,反而会通过更加坚实的努力,进一步打造开放的高地、投资的热土,和世界共享发展机遇。

两会时间举世瞩目,总理记者见面会历来被视为压轴大戏,今年也不例外。两个多小时里,记者们的提问直接尖锐,遍涉国计民生、内政外交诸多热点,总理的回答自信干脆,信息量巨大可谓诚意满满。当被问及“中国会采取什么措施让国际社会确信中国是要致力于推进自由贸易和开放型经济”时,总理鲜明表态:中国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但关起门也办不好事情,所以开放的大门会越来越大。

总理此言诚恳实在,充满辩证思维,既向世界阐明了中国对自身角色定位的判断,也讲清了我们自身发展的逻辑。“只有能自立的人才有资格谈论如何帮助别人”,作为占世界人口近1/5的大国,作为地球俱乐部中的“大块头”,中国的事业本身就是世界事业的一部分,中国的发展本身就具有世界意义。放眼当下,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制造业国、世界上第二大消费市场、1.7亿多高等教育和专业技能人才、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超20%……几十年里,中国人探索前行,真抓实干,在走向世界的进程中走向共同富裕,这何尝不是对世界巨大的贡献。一句“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蕴含的不仅是中国着眼未来的发展定力,更是世界格局中的“中国担当”。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超越了过往“你的发展,我的噩梦”的发展模式。在世界日益成为命运共同体的当下,办好自己的事更呼唤世界眼光、世界格局。邓小平同志曾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发展中国家不加强国际交往是发展不起来的。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一个经济体只有开放程度越大,与世界融合得越深,才越能够盘活各种资源,抓住发展机遇。从“两头在外”“三来一补”的低点起步,随着中国日趋汇入世界经济大循环,广阔无边的中国市场吸引了无数外商,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风靡全球,“世界工厂”的强劲动力带动了整个上下游的繁荣和兴旺。当前,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局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等加速全球化配置,中国要谋求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惟有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出去。

中国在发展,世界在向前,这是个动态过程,不能僵化地看。有人说,中国融入世界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分享红利,第二阶段是红利互动,现在则是在给予世界更多红利。这样的总结并不够全面,但中国在推动全球共同合作发展的问题上,确实愈发主动自觉。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到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到完成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不但自己牢牢攥紧发展的钥匙,也希望为世界发展问题精准开锁。“中国方案”广受欢迎,中国的朋友圈越扩越大,“世界繁荣”与“中国增长”齐奏交响,这种美美与共的获得感,恰恰说明我们的发展之路走得通、走得好、走得稳,是完全正确的。

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近年来中国所遭遇的各方面非议和挑战更多了起来。这里头,既有渲染中国威胁的论调,也有夸大中国责任的聒噪,更有经贸深度合作中的摩擦与冲突。特别是随着“逆全球化”潮流袭来,很多人都在关注中国的表现,追问中国的担当。对此,我们不必紧张,更无需纠结。就好比对外开放初期,我们是在用“脚尖”轻点地面,随着大门愈发敞开,我们接触世界的“面积”大了,摩擦面自然也会随之增大。但从整个蛋糕不断做大的过程中看,摩擦所占比例却无疑是越来越小。面对世界经济情势的变化,中国正尽己所能,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面对外部的各种噪音杂音,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仅不会关上,反而会通过更加坚实的努力,进一步打造开放的高地、投资的热土,和世界共享发展机遇。

“中国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经过创新推进发展这方面,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类似挑战、完成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这是比尔·盖茨去年给G20杭州峰会的寄语。办好自己的事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这实际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一种“发展模式”:各个经济体都办好自己的事,负起自己的责任,何愁不能合作共赢,何愁不能天下太平?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