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治理的挑战与中国担当

全球经济治理的挑战与中国担当

摘要:中国已经意识到其作为新型大国对国际事务的巨大影响,并以勇于担当又不失谦和的态度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提供中国方案,努力推动全球化和开放共享,而绝非“国强必霸”。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迄今已近十载,然而世界经济复苏依然在困顿中缓慢前行,加之由此派生的种种问题接踵而来,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使得全球经济治理陷入更多困惑而难以抉择。

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面临的多重挑战

世界经济潜在增长率长期低迷。全球经济增长是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首要命题。然而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的实际增长率始终没有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危机爆发九年以来,全球GDP平均增速仅3.5%,低于危机前5年1.6个百分点。全球贸易持续下滑,连续五年低于世界经济增速。2015年全球贸易总额下降幅度近14%,2016年态势延续,全球贸易创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同时,G20成员平均每月新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数量达到2009年以来最高,而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仍处在孕育阶段,其作为潜在经济增长的动能并没有及时到位。此外,发达国家面临去杠杆、老龄化、宗教和民粹主义等一系列问题,都使得全球经济潜在增长率预期下降。

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更加碎片化,现有的全球治理还远不到位。首先,在贸易体制建设上,多哈回合的停滞导致以WTO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受阻,而区域或双边协定却层出不穷,进一步导致国际规则碎片化。其次,2008年金融危机突发,使得全球治理领域的思想交锋和规则竞争明显加强,全球治理思想出现混乱且日渐分化。例如,反映在发展的“搭便车”问题上,中国欢迎世界人民搭便车而个别国家对此更多的则是不满。再次,近年来,服务贸易、电子商务以及投资与贸易的关系变化等,已经深刻改变了国际贸易的内涵,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内容也更加精细专业化。此外,金融危机后,各国都更愿意从直接见效入手,专注于解决国内问题,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收缩,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失序,全球化在全球范围内遭遇重大挫折,现有的全球治理还远不到位。

现有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与全球经济格局不匹配。当前,新兴经济体正集体迅速崛起,但是在现有的国际经济体系中却缺少话语权,而发达国家经济相对实力下降,但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仍处于主导地位。自2002年以来,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从33%增加到61.4%,然而发达国家正在逐年下降,失去了对全球经济的带动地位。上述国际经济力量对比所发生的重大变化,理应反映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中,然而现实却不尽然。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这种滞后性也致使全球经济改革受阻。

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面临的风险

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所面临的诸多挑战要求其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整体而言,中国面临着两种风险,一种是变革的风险,一种是不变革的风险。

改革意味着压力。伴随中国经济的崛起,一些发达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人民币汇率、市场开放等问题上对我国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发展中国家对我国的期待也越来越多。因此,中国从全球经济治理的外围渐趋核心,承担越来越多的国际责任成为必然之势。但由于全球公共产品提供是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成本,这一过程也意味着中国必须为国际规则载体和平台运行担负更多成本和智力支持。而我国仍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这种外界认知与我国实际情况的落差给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带来复杂影响。

顶层设计是改革的第二重压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核心圈的职能之一是设计规则,涉及对提升全球治理的议题设置,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务实机制的建设,聚集全球治理支持的国际力量等问题的创新型统筹思路与方案,特别是对于中国理念的糅合。虽然这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中国一家之言便可决定,但全球化生产协作的深度,决定了经济政策的协同与调节必须非常谨慎,机制设计如有不慎,可能会使中国乃至全球经济付出沉重代价。

以除旧布新为特征的改革蕴含着双刃剑的原始要义。通过主导全球经济治理体制的规则和议程设定,能够将符合自己利益的内容纳入到多边贸易规则中来,国际秩序的建立背后实为国家利益和价值观。由于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利益诉求差异较大,且发达国家作为旧有体系的受益者同时也是坚定的捍卫者,新兴经济体在推进除旧布新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中将必然引发两大阵营长期的摩擦与博弈,因此这不论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而言,都将是风险与收益并存。

不变革的风险在于,前述挑战将继续深入影响一些国家的政治架构和政治生态,减损国际社会对全球化的民意支持,削弱国际组织的权威性,冲击国际体系的稳定性,使得国际组织的治理能力下降。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