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提前吃上“定心丸” 优质高中校额到校
专家表示,让更多孩子跳出房子所在的某一个地区、某一所学校,获得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在积累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够拥有探究的能力、理性的思维和独立自信的品格,需要在教育供给侧发力改革。“这样的改革绝非扩大学区划分、增设优质学校学位那么简单,还需要辅之以课程设置、考试模式和社会实践方面的变化。”
2014年以来,北京深入推进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在招生入学工作中,重点是规范义务教育入学和统筹优质高中资源。但由于历史原因,校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使每一个孩子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北京市教委从2016年起加大了优质高中的统筹力度,扩大优质高中的招生规模,精准投向一般初中校,提前让学生及家长知晓2019年优质高中校额到校招生计划。
根据多次建模测算,以2016年初一入学新生数据为基数,精准安排2019年每所一般公办初中校额到校计划,预计到2019年,全市91所优质高中将安排18325个招生计划用于校额到校工作。届时,全市411所一般公办初中的3万余名学生(占具有升学资格学生50%以上)将通过校内选拔方式享受校额到校政策。
为了让学生及家长提前吃上“定心丸”,从2016年起,北京市将优质高中校额到校招生计划打印在一般公办初中的新生入学通知书上。
此外,北京通过高校支持中小学建设、教科研部门支持中小学发展、民办教育机构参与中小学学科教学改革、外籍教师参与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促进优质教育流动,提升城区、郊区的普通中小学教学质量。
截至目前,26所在京高校与海淀、朝阳、丰台、昌平、石景山、通州、房山、顺义8个区教委签署合作协议,对口支持56所中小学建设,已经有8万名中小学生和6000余名教师在项目中受益。高校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丰富课程、培训教师和开放大学校园上。例如,北京化工大学在化大附中先后开设了健美操、街舞、围棋等各具特色、多样化的课程和活动,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师与新建的附中、附小英语教师共同开发了“斑斓阅读”、“多语体验坊”和“有氧英语坊”英语校本教材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