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及其特征(2)

2016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及其特征(2)

——基于权威期刊统计样本的分析

落实新发展理念成为聚焦点

2016年前20大热点问题基本都聚焦于落实新发展理念。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及其中国化、自主创新、经济体制改革等体现了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等创新发展的要求;城乡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国内外经济结构体现了协调发展的要求;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企业成长等体现了绿色发展的要求;对外贸易与贸易政策、中国对外投资和区域经济发展等体现了构建双向开放新体制的开放发展的要求;收入分配与收入差距、公共经济和就业等体现了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的共享发展的要求。

学界聚焦落实新发展理念,主要是因为我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转型期,自主创新获取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关键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期,从而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难题。然而现有的经济发展理论,包括西方发展经济学理论及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发展理论和增长理论,既无法解释中国的发展奇迹,也无法破解中国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难题。这就需要落实新发展理念,创新经济发展理论。一是创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发展理论,解决我国进入中高收入阶段,进一步向高收入阶段跨越所面临的经济转型等难题;二是创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新理论,解决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三元经济结构下的发展问题;三是创新发展中国家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新理论,解决我国经济转型迫切需要在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上寻求突破这一问题,以及体制转型需要破解的体制机制问题。

稳增长成为持续首要的关注点

2016年,经济增长与发展继续排在第一位,体现了2012年以来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行的巨大压力,也表明国内外均关注中国经济能否稳住。中国经济只要能够稳住,就是成功,就是胜利,因而稳就是大局。这主要体现在:首先,只要在“十三五”期间稳定实现年均6.5%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就可以实现到2020年GDP总量和人均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发展目标;就可以解决每年1000万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保证社会的基本和谐稳定;就可以确保不发生大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其次,只有做到稳增长,才能为经济转型和体制转型赢得时间和创造相对宽松的社会经济条件。这是因为,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特别是新兴战略产业的培育和成长需要一个发展期,通过稳增长才可以顺利实现新旧动力的转换;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改革需要有一个攻坚期,制度红利的释放要有一个过程,而且改革还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这都有赖于稳增长提供保障。最后,稳增长追求的不是短期的稳,而是长期的、持续的、根本的稳。要实现长期的稳,就必须在稳中求进,在稳的前提下在一些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重点是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内生动力,缩短新旧动力转化的时间,使经济增长尽快进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轨道,推进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制度结构、收入结构、经济与社会自然的结构等重大结构的优化。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