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培育新兴产业和推进“双创”是实体经济升级的引擎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广泛应用新技术的新兴服务业是我国实体经济结构中的高质量增量部分,是引领实体经济升级的发动机。新材料、新能源、机器人、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在线医疗、在线教育、移动支付等新业态保持高速增长,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三新”经济蓬勃发展,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活力。2016年全国网上零售额高达51556亿元,比2015年同期增长26.2%,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3个百分点以上。共享单车、共享住宿等新兴商业模式提高了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便利。
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宽松的制度环境和高效的治理,必须以开放心态和包容精神面对新经济,本着放活新事物、激发新动能的目的,使用新的管理手段,制定新的管理规则,促进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意见》,明确提出,探索包容创新的审慎监管制度。在新兴经济领域贯彻更加包容和鼓励创新的治理理念,建立公平开放的市场准入制度,健全信用约束机制,完善风险管控体系,构建多方参与的治理体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再次强调,本着鼓励创新、包容审慎原则,制定新兴产业监管规则。这对发展新兴产业、激发新动能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政策利好。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技术应用、新业态发展的动力之源,是依靠人民群众智慧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也是增加就业和实现机会公平的有效方式。2016年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1651.3万户,比2015年同期增长11.6%,平均每天新登记4.51万户;其中新登记企业达到552.8万户,同比增长24.5%,平均每天新登记1.51万户。全年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300万人,超额完成全年1000万人的目标任务。展望2017年,一方面要按照要求,新建一批“双创”示范基地,鼓励专业化众创空间发展,打造面向大众的“双创”全程服务体系;另一方面还要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东风,进一步深化国有资本和企业管理体制、行政垄断性行业、金融体系、土地和户籍制度、医疗与教育等重点难点领域的改革,为“双创”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