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十大特征(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十大特征(2)

摘要:“十三五”时期,中国将进入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阶段,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环境安全屏障基本形成。这意味着中国进入生态文明建设时代、绿色发展时代、生态盈余时代。

第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比较发达的历史过程。目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已从1949年的1.0年上升至2015年的10.2年,相当于1949年的10.2倍,体现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本质是全体人民的现代化这一要义。

第九,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过程。从经济体制改革拓展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法律法规的制定实施,从国家现代化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第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人与自然之间的差距扩大到逐步转变为缩小,进而人与自然和谐的长期过程。我国人与自然的差距经历了先扩大、再缩小的过程。“十三五”时期,中国将进入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阶段,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环境安全屏障基本形成。这意味着中国进入生态文明建设时代、绿色发展时代、生态盈余时代。

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过程。这里,我们以美国作为中国现代化赶超的对象,因为美国是最发达的又是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采用1950年-2015年期间GDP(反映经济实力)指标(分别以购买力平价、1990年国际美元、2011年国际美元三种方法计算)、出口额(反映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发电量(反映现代化因素)、发明专利申请数(反映技术创新能力)四个标的赶超系数(美国为100),可以清楚地看到:从1950年的全面落伍、巨大鸿沟,到改革开放之后的全面追赶、快速追赶,进入“下半场”之后,在经济实力、国际竞争力、现代化、技术创新等全方位的逐渐赶超。这直接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即现代化速度和规模大大超过先行的美国,未来时期将实现人均指标的赶超。

还要客观地认识到,人口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生态基础薄弱,长期面临发展的硬约束条件,如能源供给约束、主要其他资源供给约束、环境质量约束、温室气体排放约束将长期存在,地区发展差距开始缩小但仍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开始缩小但仍较大,到2020年基本消除现行贫困线贫困人口,仍有较大规模的低保人群。即使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下半场,实现第二个百年的目标仍任重而道远,仍然是一场伟大长征。稍有不慎,半途而废,就会前功尽弃。为此,我们绝不能盲目自满,骄傲自大,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的认识,“而今迈步从头越”。

(作者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