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货币政策:稳定经济增长(2)

“十三五”时期货币政策:稳定经济增长(2)

货币政策挑战:外部不确定性增强

尽管按照经济学相关理论,在中央银行偏好以及总供给曲线给定的情况下,通过最优化中央银行的福利损失函数,能够求解出中央银行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中央银行按照该规则执行货币政策时,能够实现最小的福利损失。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仍然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按照事先设定的规则实施货币政策存在一定的困难。

例如,在“十一五”期间特别是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上半年,我国通货膨胀压力较大。2008年2—4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连续3个月涨幅超过8%,而我国并没有采取调高利率的手段来抑制通货膨胀。其原因是此次通货膨胀属于结构性通货膨胀,领涨的主要是粮食、猪肉等农产品和能源产品,以及居住价格等。由于粮食、猪肉等食品价格主要受自然条件、疫病和生产周期等影响,而能源价格则主要受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二者都不是主要由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多少所左右的。因此,治理食品、能源价格上涨,仅仅靠货币政策难以奏效,货币信贷收缩过度反而会影响正常的经济增长。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当时的利率水平已经偏高,如果仍然采用调高利率来控制通货膨胀,会拉大国内外的利差。国际上对人民币升值和国内资产价格上涨的预期将进一步加强,外资和热钱进入中国的动力将进一步加大。这必然导致资本金融项目顺差的扩大和外汇储备的持续快速增长,不利于我国改变国际收支失衡的局面,也不利于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的解决。

需要注意的是,近几年,国内房价特别是一、二线城市房价涨幅过快,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泡沫,“脱实向虚”与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并存。此时货币政策特别是利率政策面临着两难的选择。中央银行在实施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同时,应更好地平衡稳增长、调结构、抑泡沫和防风险之间的关系,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保持流动性基本稳定,综合运用价、量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预调微调,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抑制房地产泡沫,按照“因城施策”原则对房地产信贷市场实施调控,强化对住房金融宏观经济的审慎管理。

随着美国经济复苏及通货膨胀的持续回升,美联储未来加息的预期更加强烈。尽管人民币汇率的抗跌能力较强,加之前期外债去杠杆,主动释放跨境流动风险,但在美联储加息的背景下,我国人民币汇率未来仍面临贬值压力,国内货币政策或被动收紧,这对抑制目前宏观经济下行趋势是非常不利的。中央银行应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机制,提高我国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制衡美联储加息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外溢效应。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十三五’时期我国货币政策规则与货币政策调控机制研究”(15BJY174)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