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第二个阶段: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是从2015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至今。在这个阶段,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国际上广泛传播,备受各国政界和学术界重视。
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引起世界的高度关注。为什么?2015年是联合国成立70周年,此次大会是重大纪念活动之一,世界各国都在关注中国领导人在这一时刻发表了什么言论。
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次重要讲话与之前几个标志性讲话明显不同,主要在于主题更加明确——在讲话题目和用词中首次出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思想理念。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在重大国际组织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并全面阐释了其核心思想。这一讲话发表不久,相关专家学者就开始进行解读。他们解读的侧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针对讲话主题的前半句——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有学者认为习总书记提出了新型国际关系理论;二是针对讲话主题的后半句——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学者认为习总书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思想理念。
2015年12月1日,中国正式接任二十国集团(G20)主席国,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致辞时强调,“我们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推进各国经济全方位互联互通和良性互动,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减少全球发展不平等、不平衡现象,使各国人民公平享有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习总书记在这里揭示的是全球经济治理这样一个内涵。由此我们也看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
G20峰会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主要探讨的是全球经济金融治理的重大议题。2016年9月4日至5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将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经济治理相联系,对世界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访问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在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讲话,从题目到内容都有重大发展。第一,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围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表专题讲话。第二,习近平总书记这次重要讲话的内容极其丰富,不仅有中国关于这方面的理论阐述,而且还有中国政府对世界各国提出的如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策建议。
第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得到重要发展。首先,梳理前几年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法,我们发现这一思想理念的发展变化,过去提出的是“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等,在这一次讲话中界定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其次,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定位为时代命题。而时代命题是一个大的概念,仅次于历史形态,它超越了格局,是一个更长、更大的时间界定,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实现。比如冷战格局,它只是时代发展中的格局之一,就持续了40余年。由此可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任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定位,我们对这一定位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把握。
再有,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谈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就是在讲这一思想的来源,它是寻着怎样的历史脉络或历史轨迹发展而来的。在这里,习总书记举了几个重大的历史标志,他指出,“从360多年前《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的平等和主权原则,到150多年前日内瓦公约确立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从70多年前联合国宪章明确的四大宗旨和七项原则,到60多年前万隆会议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关系演变积累了一系列公认的原则。这些原则应该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历史的高度,通过四个重大的历史节点,明确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
第四,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治理相联系。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大全球治理主张。这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命题同如何推进落实结合在一起,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