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如何落实全面从严治党

基层如何落实全面从严治党

深化认识,把握全面从严治党内涵

全面从严治党核心在“加强党的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推动县域改革发展稳定,必须发挥县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抓住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这个龙头,坚持把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使管党治党真正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坚持对象全覆盖,落实到每个基层支部、每个党员;坚持工作全方位,落实到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各个方面;坚持行业全领域,落实到党政机关、医院、农村、社区、企业等各个行业;坚持监督全过程,运用好党内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等各种形式,确保人人在内、没有例外。

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治党”。标本兼治是管党治党的一贯要求,治党就是要坚持标本兼治。突出思想建党,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武装头脑。突出制度治党,以党章、党规、党纪为基本遵循,结合基层实际出台系列管党治党的措施办法,立“明规矩”、破“潜规则”,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

全面从严治党“痛点”在基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从咸丰县组织的一个抽样问卷调查结果看,人民群众对中央、省、州、县、乡、村党组织的满意度呈逐级递减趋势,尤其是对村级组织办事不公、村务不公开、对群众漠不关心、损害群众利益行为最不满意,这些都是基层全面从严治党的“痛点”。我们必须将全面从严治党的力度毫不衰减地传导到每个基层“细胞”,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违规违纪问题。

聚焦“五个递减”,找准“神经末稍”问题根源

认识高度上递减不可忽视。越往基层对全面从严治党的认识越不足。少数基层党员干部认为,全面从严治党从大处说是中央、省委高层的事,从小处说是县委、乡镇党委的事,与基层支部、党员关系不大。对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基层如何推进,思路不清、模式不清、办法不多,没有认识到“细胞”直接影响“肌体”,没有在支部“从严”,更没有在自身“从严”。

主体责任压实上递减不可忽视。越往基层对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落实越不力。少数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把主责主业当“副业”,没有把主体责任记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没有把抓实党建作为最大政绩,以党的建设统揽全局的能力不够,重发展“显绩”,轻党建“潜绩”,本来是有机整体,但在工作中往往割裂开来,出现基层党组织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等问题。

在监督责任落实上递减不可忽视。越往基层对全面从严治党的监督力度越轻,落实“两个责任”,主体责任是前提,监督责任是保证,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少数基层党组织纪检干部对自己的角色、职责定位不清、把握不准,没有把监督责任作为必须担当的重大政治责任,监督主体错位、缺位、不到位。对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不善用、不敢用、不常用,导致监督局限在会议上、停留在口头上、淡化在情面上。

制度建设上递减不可忽视。越往基层对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建设越薄弱,出现上重下轻、上严下宽、上实下虚的现象。一些基层党组织习惯于“上传下达”,满足于“照抄照搬”,过于依赖上级的布置和推动,要么照搬上级的文件,要么照抄他人的办法,不研究“实情”,导致制度落实走样、大打折扣。

执纪力度上递减不可忽视。越往基层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执纪力度越小。少数基层党组织缺乏严抓的党性、常抓的韧劲、细抓的定力,认为基层“无权”,犯不着“小题大做”,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重视不够,只看上面“打虎”好戏连台,不拍群众身边的“苍蝇”,“全面”和“从严”没有真正落地生根。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