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林峰:正风反腐不能有“看戏”心态

桑林峰:正风反腐不能有“看戏”心态

据报道,反腐大剧纪委版《脊梁》、政法委版《国家行动》即将登陆央视,必将很好地助力全面从严治党。“大戏”值得期待,但正风反腐不能有“看戏”心态,不能当“旁观者”。

最近一段时间,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异常火爆,有的地方政府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党员干部观剧写心得。这充分反映人们对正风反腐的期待和关注。然而,在追剧的过程中,也有人只看热闹,不看门道;一味片面解读剧情,不看其中的警示意义、教育意义。此种行为,无疑会放大负能量,与反腐剧的初衷背道而驰。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度腐败得以曝光,很多党员干部通过案情通报、案件启示录、官员忏悔录、电视专题片、反腐电影和电视剧等多种途径,了解了一些贪官的“两面人格”“两截人生”,以及他们违规违纪情节之恶劣、之严重。

对于这些“剧情”,本应置身其中、吸取教训,引起警醒、立起警示,牢固树立规矩意识和纪律意识,防止“走贪腐分子的老路”。与之相反,仍有一些人,不仅不去对照反省,反而滋生“看戏”心态,只求爆料,只图谈资,把别人的错误当作笑料,有的甚至把贪官“出事的情节”当作故事听、故事讲。如此这般,倘若把自己置身事外,总认为别人的事与自己毫无关系,甘当“看客”、甘当“旁观者”,就很容易犯同样的错误,乃至“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吃他人之“堑”也可长自己之“智”。邓小平同志曾经讲过,要“把错误变成肥料”。别人犯的错误,不是笑料,而应成为健康成长的肥料。我们常讲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重要的是要有引以为戒、自警自省的能力。在贪腐案件中,经常会有一些前任被查、后任跟着倒台的例子。事实上,后任者不是不知道前任的违法乱纪,只不过仅仅是把别人的事当作故事,而没有深刻剖析别人破纪破法的根源,没有把规矩和纪律挺在前面,做到心存敬畏、心中有戒,处处提醒、时时警醒。由此可见,“看戏”心态,危害大矣!

“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打铁还需自身硬》播出以后,给人以强烈震撼,很多党员干部把别人的教训当作自己的财富,做到别人生病自己也检查身体,把纪律和规矩刻印在心上,成为心灵深处的“压舱石”,很好地防止了类似错误的发生。相反,如果仅仅以猎奇的心态盯着反腐“剧情”,不去对表党章党规党纪,那就是把心思用偏了,把劲头用歪了。

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多反思才能获得成长的营养。事实上,不论看忏悔录,还是看反腐剧,要想有所警示警醒,就不能停留在表面,还应把自己摆进去,反思自己是否能够抵制住诱惑,抗得住围猎,防得住捧杀,经得住考验。长此以往,才能摒弃掉自己“皮袍下藏着的小”,把自己置身纪律和规矩之中,不断纯洁操守、净化灵魂、涵养官德。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无论是宣传的正面典型,还是曝光的反面典型,目的都是让我们照照镜子,而不是让我们纳为谈资;都是让我们严守纪律不伸手,而不是心有侥幸;都是让我们警醒一辈子,而不是怵惕一阵子。原济南市委书记王敏,看很多红色剧都会流泪,但他只激动一时,而不进入道德规范、进入制度约束,以至于会所照去、错误照犯,最终“看戏人”看成了“戏中人”。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正风反腐,人人有责,要当参与者,不当旁观者;当净化者,不当干扰者。每名党员干部都应坚决抛弃“看戏”心态,真正从别人身上汲取教训,把未病当作有病防,把无事当作有事抓,坚守底线、追求高标准,不断提高自身“免疫力”,保持合格党员的标准,始终不移廉洁之心、不违党性原则、不做贪腐之事。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