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磊:以创新推动持久脱贫

黄磊:以创新推动持久脱贫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脱贫攻坚成绩斐然、成效显著、举世瞩目。但在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之后,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确保如期减贫不致贫,全部脱贫不返贫?尤其是在应对次生性“支出型”贫困问题(指由于遭遇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性事件、重大疾病支出以及低保、低收入和其他突发性返贫致贫现象)的过程中,如何做到在社会保障兜底的前提下,不让少数贫困人口陷入“短板效应”而被边缘化?这是实现持久脱贫要考虑的核心问题。正因为如此,脱贫攻坚不仅要持续“输血”“造血”,更要注重“活血”。

健全精准救助机制。在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残疾人补贴、慈善救助等举措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以政府救助为主体,慈善、保险等社会互助为补充,以保障家庭基本生活、基本医疗、学业就业等为核心的多层次、全覆盖、综合型的城乡一体化综合救助体系,推动建立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相挂钩,城乡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确保社会救助政策与扶贫工作有效衔接,实现兜底、应急、防贫、扶志等多重目标。在救助平台建设方面,通过社会力量救助与政府救助对接合作,整合人口信息化管理网络平台等载体,建立信息共享、快速反应的市、县(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救助网络,突破原有村(居)委推荐、个人申报、上级审批的传统工作程序。在评估方法上,要坚持从收入和支出两个维度判断和划分贫困家庭,科学设计困难家庭救助需求评估表,利用大数据深入分析申请家庭医疗支出、教育支出、护理支出、有无劳动能力、是否下岗等各项具体困难,对困难家庭进行多维度多方面评估,得出救助需求指数,针对性地制定综合“救助套餐”。在方式方法上,建立帮扶对象实名制管理信息库和爱心企业信息库,通过政策推动、分类帮扶、开发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以及发挥爱心企业作用等一系列措施,推进帮扶救助工作从生活救助向医疗救助、突发灾难救助、心理辅助等方面精准突破。亦可建立以政府出资为主、社会捐赠为补充的特困帮扶基金会。在资金来源和覆盖范围上,要通过增加慈善资金、社会资金和福彩公益金投入等方式,将自然灾害公众责任保险、城乡户籍居民财产保险投保范围扩大到常住居民,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救助范围从低保对象扩大到低收入对象和突发困难对象,等等。

“盘活”协同联动机制。在坚持政府主导,强化领导责任的基础上,推动“线上线下”联动、不同阶层联动、不同区域联动、公私联动、政企联动,防止协而不同、联而不动。要通过创新持续巩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种类型、多方力量、多措并举有机结合的大扶贫格局。要广泛地动员和凝聚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各种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在村、街道、社区建立由多方代表构成的扶贫帮扶议事平台,通过走访调研、上门谈心、共同商议等方式掌握贫困动态。从参与主体来说,除了向贫困村选派精干的驻村工作队外,机关事业单位还可组织动员党员干部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在基层工作一线摸实情、办实事、求实效;村集体可探索成立村民医疗互助会,开启“互联网+”医疗互助模式;通过政策引导,完善社会组织培育孵化机制,鼓励社会组织申报、承接兼具社会性、公益性、创新性的公共扶贫服务项目。同时,在实现村、街道、社区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的多渠道供给、全辖区覆盖基础上,要充分利用义工资源,动员本辖区居民就近参与志愿服务,调动各类志愿服务队、义工、社工等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援助和补充服务。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引入专业机构,提供社会心理服务、特殊人群服务、应急救援综合服务等领域的专项服务;确保在脱贫格局中的有序联动也离不开公共管理。政府要建立扶贫动态核查机制,构建贫困人口纳入和退出大数据系统,做到既加强扶贫过程监督和致贫返贫人口识别,又要利用大数据精准把握贫困人口的分布状况、致贫原因、脱贫重点、脱贫关键、帮扶情况、脱贫进度等,实现脱贫攻坚数据和信息的共建共享。

建立新型市场化扶贫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支撑是实现持久脱贫的重要力量。贫困地区要建立新型市场化扶贫机制,突出“绿色扶贫”理念,发展绿色、生态和低碳的产业扶贫模式。比如扶贫PPP模式、政府购买服务模式、资产收益扶贫模式、电商扶贫模式等,着力培育区域特色强、竞争能力强、附加值高、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大的产业集群,形成稳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的长效产业。在规则更加完善的基础上,探索“PPP模式+精准扶贫”模式,引导包括资本资源、银行贷款、技术、管理和人力资源等力量共同投入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卫生、产业发展、住房、生产和生活条件等领域建设,解决困扰农村脱贫致富的道路、饮水、电力、网络等问题。采用第三方评估和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教育、医疗、养老、环保等公共服务模式,杜绝简单花钱办工程上项目等扶贫偏差,真正实现“百姓点菜、政府买单、社会干活”。条件成熟的地区可探索通过政策扶持、产业引导、扶贫担保、金融支持、公司参与,实现贫困农户、龙头企业、金融机构等多方共赢、持续发展的资产收益扶贫模式。让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用好“贫困户优先股”和“贫困户股份”,为贫困户脱贫兜底、致富奠基。此外,也可以探索电商助力扶贫、电商助力结构性改革模式。但从根本上说,贫困人口更多的要依靠自身努力,利用涉农信贷、涉农保险、劳务输出、职业培训和宽松的创业环境等政策倾斜条件和发展机会,提升贫困人口自主致富能力,实现持久脱贫。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