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治国理政新思想新战略的价值体现。2016年12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持经济增长速度、推动经济发展,根本还是要不断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从现实看,无论从我国经济稳定增长还是不断满足人民的现实需求方面,都对我国服务经济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加快推进服务经济发展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大举措。
经济转型升级大趋势为服务经济提供巨大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出发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符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有利于创造新的增长点、提高长期增长潜力,而新的增长点就蕴含在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当中。”找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创造新的增长点”,离不开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大趋势的总体判断。
1.产业结构正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6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384221亿元,比2015年增长了7.8%,占GDP的比重达到51.6%,比第二产业高出11.8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服务经济增长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2%,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出20.8个百分点。预计到2020年,服务业占比将达到58%左右,初步形成服务制造化和制造服务化相融合、金融与实体经济相互促进的新格局,由此,基本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需要强调的是,服务业主导不是不要工业,而是通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带动工业转型,通过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促进工业提质,使我国工业发展从主要依靠低成本竞争优势向依靠创新驱动转变,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
2.消费结构正由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转型
从消费总量来看,2016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到3323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6%,比2015年同期提高4.7个百分点。预计到2020年,我国消费总规模有可能扩大到50万亿元左右;“十三五”时期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稳定在65%~70%,基本形成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从消费结构看,城镇居民服务型消费比重有可能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将由目前的40%左右提高到50%左右;农村居民服务型消费需求比重将提高到35%左右。13亿人的服务型消费需求全面快速增长,不仅会为我国服务经济发展创造巨大空间,也将为我国实现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转型注入强大动力。
3.城镇化结构正由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转型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新型城镇化建设一定要站在新起点,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更加注重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更加注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环境宜居和历史文脉传承,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城镇化实践证明,粗放扩张、人地失衡、举债度日、破坏环境的老路不能再走了,也走不通了。未来5年~10年,是我国由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预计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有望达到50%左右,基本形成人口城镇化的新格局。城镇化是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城镇化水平越高,服务业占比就越大。人口城镇化的进程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走向服务业大国的进程。一方面,人口集聚、生产方式的变革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给商贸、餐饮、房地产、教育、文化体育、卫生保健等生活性服务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产业集聚、社会分工的细化以及人口素质的提升,为物流、金融、信息、中介、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带来巨大市场。
4.开放结构正由货物贸易为主向服务贸易为重点转型
这几年,对外贸易整体处于低速增长状态下,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大趋势明显。2016年,我国服务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为18%,比2015年提高了2.7个百分点;服务贸易总额超过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14.2%。保守估计,到2020年,我国服务贸易规模将超过1万亿美元,占贸易总额比重将达到20%以上,初步形成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将我国服务业主体置于全球大市场中,深度参与国际竞争,倒逼我国服务业企业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改进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我国服务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由此促进我国服务经济的转型升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