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瓶颈与突破

李勇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瓶颈与突破

2016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为384221亿元,占GDP比重达51.6%,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2%,分别比第二产业高出11.8个百分点、20.8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已超过50%,成为了服务业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但是,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仍存在着不少瓶颈,需要在诸多方面加快改革。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生产性服务业高端领域、高端环节发展不足,竞争力较弱,功能无法充分得到发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发展能力明显不足。以科技创新能力为例,到2015年,我国国家创新能力排名仍居于第18位,与我国经济实力、国际地位等并不相称。又如,跨国公司把高创新率、高附加值和高进入壁垒的核心部件的生产以及一些与生产直接相关的战略性资源(如品牌、文化、科技、金融)保留在发达国家内部,使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功能无法充分发挥。

一些关键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市场占有率较低,给国家经济安全带来潜在风险。一些关键性服务领域发展不充分,导致国家经济信息泄露。这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我国企业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迈进,并对我国各个关键产业的基本安全都带来不利影响。

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联动不够。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联系还不够紧密,没有完全切入到生产的各个环节之中。例如,很多设计企业都是以其自身的美学观点为出发点设计产品,而不是立足于企业的需求。很多研发机构都是从科学原理出发进行研发,而不是从企业所面临的技术问题出发。第三方物流真正能够切入企业供应链提供无缝服务的企业还不多。能够为企业量身打造工业互联网以及工业大数据体系的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也相当欠缺。

生产性服务业行业整合程度不够。在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各个行业之间的整合程度不够。例如,金融业与资信评级行业的整合、科技研发与知识产权行业的整合、技术服务与金融服务的整合等,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又如,虽然物流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但与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等其他信息技术应用之间的整合程度并不理想,各个业务环节之间的整合程度也仍有待于提升,与金融等其他行业完全融合互动的集成化运营模式仍发育不充分。

可真正落实和可操作性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支持政策有待强化。一是部分生产性服务业垄断严重,如金融、铁路、民航等垄断行业,影响了服务供给和效率。即使通过改革使垄断得以破除,其他竞争者进入的隐性限制仍然存在。二是部分生产性市场准入的门槛还比较高,如节能环保服务、融资租赁等。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