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要瞄准“民心通”
涉外培训是高校服务“一带一路”的重要任务,也是高校推进国际化的重要内容。目前高校涉外培训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理念滞后、模式单一、体系不全。因此,高校在实践中,要向高站位、强特色、成体系、多口径方向努力,结合“一带一路”国别实际,讲好中国故事,助推民心相通。
一要更新站位。高校应深刻认识到涉外培训是培养知华友好人士,推动民间交流,打造“走出去”软环境的新要求,也是高校传播文化的新途径、国际合作的新舞台,要将服务“一带一路”与履行高校使命有机结合,更新教育理念,以雪中送炭的热情主动做好服务工作。二要立足特色。要做到学校特色与国家需要结合,专业特色与所在国落地项目集合,打造成体系、有特色和层次丰富的课程体系,构造服务走出去的主菜单和适应不同国别的特色菜。三要统筹资源。要进一步汇聚优势资源,借“一带一路”之风,搭企业“走出去”之帆,拓展服务渠道,形成培训品牌,谋求校企双赢、中外共赢,实现高校涉外教育培训的可持续发展。四要讲好故事。要把涉外培训和中华文明、中国文化和中国经验的传播实践结合起来,使中国的故事听得见、看得见、感受得到,使听中国故事的学员成为讲故事的使者,使做培训的高校成为中外文化交融互鉴的阵地和助力“五通”的桥梁。
(作者:曹国永,系北京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