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于传统节日中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根植于传统节日中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端午节快到了,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心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如今,端午节已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菖蒲等传统习俗是端午的“文化象征”之一,包粽子、吃粽子既是过节的形式,也是用行动在呈现端午的“文化象征”,使承继、弘扬传统文化落到包粽子、吃粽子的具体行为上。

优秀传统文化是滋养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是的,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之一。附载于端午之上的民间传说有很多,流传最广的就是纪念屈原。文化附载让端午有了温度,有了情感,有了精神,从而产生巨大的凝聚力,使中华子孙无论身在何处,只要到端午,都会有包粽子、赛龙舟等高度的情感认同和精神相通,包粽子、赛龙舟成为一种集体行动。

除了包粽子、赛龙舟,端午还有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习俗,这些不同地域的端午习俗,虽然分布区域不同,但都是端午丰富文化内涵的组成部分,传统节日之所以绵延千年而不绝,就是文化凝聚而成的高度情感认同和精神相通。

罗素曾说:中华文明是唯一从古代存留至今的文明。5000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节日文化是其中的一块文化瑰宝,蕴藏着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印证着一种文化的共同底色。我们在端午中共同守望,共同祈福。家国情怀,是流淌在粽叶飘香中的永恒存在。继承、弘扬端午文化,过一个有文化味的端午节,就在于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永恒不变的家国情怀,就在亲手包粽子、奋力赛龙舟、袅袅艾叶香的微小行动中。

这样的民间行动从古至今都活跃在端午中,流淌在厚重的端午文化中,千百年来奔腾不息,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中,不断塑造和强化着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我们是炎黄子孙,中华儿女。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要过端午、中秋、春节。而这正是生长、扎根于民间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生动呈现。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从来就没有丢失,一直根植于端午赛龙舟、吃粽子,中秋赏明月、吃月饼,春节家团圆、吃年夜饭等民间行动中,活化在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中。这是我们从古至今不变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是我们致力文化自强的坚实基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包粽子、赛龙舟也是一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不是高深的道理,而是一代代炎黄子女一年年的承继践行。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7/0525/949233.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