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建设党内政治文化,也必将使我们的党性党风更具独树一帜的风采神韵
党内政治文化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文化。党性原则、党性修养、党性品格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基本支撑,与之相对应的文化形态是党的信仰文化、组织文化、实践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价值基因,我们的精神气质、价值追求、思想智慧、文化底蕴、文化情怀都受其孕育熏陶。“这些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就政治文化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许多重要的思想文化遗产和文化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思考、实践。
在治国理政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一些经过历史汰洗、为一批杰出政治家实践和推崇的政治思想,值得继承和弘扬。
一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早在周代以前“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就被记载,并成为中国典籍传播的重要政治思想。从春秋时代“仁者爱人”思想出发,对政治家或者统治者提出了“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经历代承袭,至宋代范仲淹留下震烁千古的思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民贵君轻”的思想到“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都力主爱惜民力,使民以时,节用惠民。这种思想至今光彩照人。
二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易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就是刚健有为,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与时偕行”,是“通古今之变”,是“旧邦新命”。厚德载物是以德治国、以德化民的治国理念;是有容乃大,包容多样性,直至和实生物、和而不同。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说:“这两句话,在铸造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