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与改革相适应的思维方式(2)

确立与改革相适应的思维方式(2)

促进思维方式转变必须着眼于解决问题

习主席深刻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思维方式的转变,既要以问题为牵引,又要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在不断攻坚克难中实现改革效益最大化。

运用体系思维解决好职能定位的问题。随着改革的稳步推进,军队的体制架构、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逐步确立,但其中的职责关系、管理权限、训练组织、战备勤务等工作还处于磨合阶段。尤其是在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下,如何树立战建相对分离的新的指挥观念、管理观念,如何处理战区与军种、战区军种与集团军等关系,如何确保部队各项工作高效顺畅运转等,都需要突破固化的“思想围栏”和“思维定势”,跳出本本主义、本位主义、经验主义的圈子,进行创新设计,规范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职责划分、相互关系和工作机制,主动拉出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任务和工作清单,在纵向打通衔接链路的同时,更加注重相互配合的横向协作和简约高效的内部运行。

运用创新思维解决好合编组建的问题。随着“脖子以下”改革全面推进,转隶调整、编制压缩、兵力换防、合编组建过程中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官兵进退去留、两地分居等问题也很现实。这些同样需要我们确立与改革相适应的思维观念,要主动强化担当意识和创新意识,不能坐等政策出台,不能消极等候上级指示,要敢于面对矛盾和问题,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积极主动地拿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工作中,既要依据现有相关政策制度进行科学决策,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大胆创新,注重用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凝聚兵心,把政策规范、思想引导、管理约束和物质激励结合起来,紧盯官兵思想需求和实际问题,化解矛盾、做好工作。

运用精确思维解决好定编落岗的问题。调整改革后,小机关、大部队的新体制已基本形成,许多新的岗位需要人才,同时又有部分人员面临编余、交流等。如何避免人才流失和做到才尽其用,需要运用精确思维进行定编落岗,确保编配合理、精干高效。要围绕核心军事能力的提升,展开调查研究,弄清各个岗位的贡献率,认真论证编制岗位的价值和数量;制定完善各岗位人才成长进步“路线图”,朝专业化、联合化方向发展,明确现役干部与文职人员的成长路径和发展空间,确保人岗匹配、人尽其能。

思维方式转变必须与推进创新同步

科学思维方式是激发改革动力的“加速器”,创新改革思路的“转化器”,提升改革效益的“倍增器”。

以科学思维方式推进管理创新。新体制运行后,我军管理权与指挥权相对分离,如何适应新变化,需要我们进一步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尽快走出新体制“磨合期”、缩短“适应期”。要更新管理理念,坚持以法为先,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部队管理;坚持以战为要,始终把能打胜仗作为军队管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以严为基,从严从实落实条令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管理与育人的双向促动。积极完善管理体系,按照军种主建的要求,坚持党委统揽、主官负全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机关部门合力抓的工作思路,真正形成科学完备的管理体制。

以科学思维方式推进训练创新。习主席在视察南部战区陆军机关时强调:“要大胆解放思想,加强实践探索。”新体制建立后,联合训练将成常态,这要求我们必须在军事训练实践中大胆探索,以实战思维抓好联合训练和指挥训练,推进训练与实战一体化,引导部队大胆训练、科学训练、安全训练。以实战思维推进训法战法创新,建设专业化的试训基地和部队,结合战略方向作战任务开展“实验性演习”,不断提高训法战法创新对战斗力增长的贡献率。

以科学思维方式推进制度创新。制度是管方向、管根本、管长远的。官兵对于政策制度的改革,一方面期望值很高,一方面又有忧虑。要进一步强化政策制度创新的紧迫感、责任感,按照系统思考、整体配套、科学论证、民主决策的思维模式,既要在宏观层面加强统筹设计,又要在微观层面加强调查研究,加紧构建能够体现军事职业特点、增强军人职业荣誉感自豪感的政策制度体系,确保政策制定既符合改革总体指导思想,又有利于部队战斗力建设,有利于凝聚军心、稳定部队、鼓舞士气。

(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