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五毛零食”成为“打不死的小强”

别让“五毛零食”成为“打不死的小强”

5月30日下午,北京市食药监局公布了97个“五毛零食”样本的营养含量测定结果。结果显示,七成调味面制品检出“甜蜜素”,“五毛零食”呈现油盐甜“三高”,对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不利。截至目前,北京全市共下架6100公斤存在风险隐患的“五毛零食”。(5月31日《北京青年报》)

孩子的健康一直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之一。儿童节前夕,北京公布对“五毛零食”专项整治的情况,别有深意,值得点赞。但从公布的信息看,“五毛零食”的危害程度和泛滥程度依旧令人触目惊心,臭名昭著的“五毛零食”俨然成了“打不死的小强”,长期蚕食着孩子的健康,也一点点掏空家长的腰包。

新闻里说的是首都,其实其他地方的情况大同小异,而且很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值得一提的是,相对于城市,广袤乡村才是“五毛零食”问题的重灾区。农村对“五毛零食”的危害重视不够、基层食品监管形同虚设,这些毁掉孩子健康的劣质零食更加泛滥。数据显示,近年来,肥胖不再是城市孩子的“专利”,农村“小胖墩”越来越多,令人警惕。

所谓“五毛零食”,基本都是廉价的三无食品、山寨食品、劣质食品,其严重危害早已被各种数据证实。这些年来,“五毛零食”一直被各地职能部门“大力整治”,但其泛滥势头始终未得到有效遏制,“脏得不得了”的问题零食依旧“火得不得了”。根源何在?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劣质小零食入侵农村校园,与学生消费能力相“匹配”,也与监管劣质化有关。面对无孔不入的“五毛食品”,家长无暇管,学校无力管,执法部门无意管,这种监管空心化,无疑置孩子于窘境之中。说白了,就是“三不管”。这次北京下架了6100公斤风险“五毛零食”,会不会流向农村学校周边?

整治“五毛零食”需要从头抓到尾,生产、销售首当其冲,但这些小作坊基本处于散乱、隐蔽状态,很难一网打尽;在消费终端,家长和老师理应负起监管责任,但实际上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五毛零食”的危害是慢性的,吃了不会立竿见影,家长和老师多以提醒代替监管,真管也有心无力。

整治“五毛零食”是一个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部门、学校、家庭、孩子等各方齐心协力、久久为功,盯死每一个薄弱环节。正因此,尤需警惕那种“都有责任但都不尽责”的监管悲剧。部门监管不作为、假作为的老毛病要改改,专项整治后更要建立长效机制;家长和学校也不能当甩手掌柜,还有比孩子健康成长更重要的事吗?

确保孩子吃到的食品是安全健康的,这是一个社会的底线。我们相信只要各方真管真治真担当,“五毛零食”就没有藏身之地。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