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腐成果令世界惊叹(国际论道)(2)

中国反腐成果令世界惊叹(国际论道)(2)

摘要:在世界范围内,面对反腐这样一个全球性难题,中国的成果与经验同样能为各国提供重要借鉴。如法国尼斯欧洲研究所学者乔治·佐戈普鲁斯所言,目前很多国家对如何有效解决腐败问题都一筹莫展,而中国在短短几年内就取得了反腐的重大胜利,着实让世界为之惊叹。

持续发力,“笼子”扎更紧

这5年来,频频吸引国际观察者目光的,不只是中国反腐成绩单上不断刷新的数字。不少外媒还关注到,十八大以来,在严打贪腐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

美国《外交》杂志刊文指出,“打虎拍蝇”行动已经取得第一阶段的成功,有力地震慑了中国的腐败分子,多数中国政府官员已经“不敢腐”。目前,反腐进入更为关键的阶段“不能腐”,即加大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建立防止腐败产生的有效机制。在这一阶段取得成功后,中国将最终迎来第三阶段的反腐行动,即“不想腐”,这或将改变中国的政治文化。该文做出一个乐观的判断:如果中国的反腐能够顺利进行下去,2020年中国政府将变得更为清廉与高效。

对于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在制度上“扎紧笼子”的努力,外媒不吝溢美之词。

2016年10月,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对此,美国《华尔街日报》直言,习近平希望用更严格的纪律规定使其标志性的反腐行动制度化。自2013年以来,有100多万名党员在反腐行动中受到惩处。习近平要求加强对政治权力的约束,扎起一个“制度笼子”,确保党员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

新加坡《联合早报》则认为,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共初步达到了“不敢腐的氛围总体形成”这一目标。全会通过的《准则》和《条例》如能落实,中共反腐从治标走向治本将不会是句空话。

该报还援引专家观点称,本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准则》和《条例》,是构建制度的两根关键柱子。如果能把制度的“笼子”构建好,使“不敢腐”转向“不能腐”,中共就能摆脱党建中存在的问题。

2017年1月,中共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将推动制定国家监察法、筹建“国家监察委员会”、制定监察体制改革方案的决定,再次引发外媒关于中国推动反腐斗争制度化的热烈讨论。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报道称,中共反腐败监察机构把加强执政机构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定为今年的第一要务。该媒体直言,作为本届中央纪委召开的最后一次关键会议,这次全会为今年的工作确定了7个重点,其中之一就是坚定反腐立场。

《联合早报》还注意到,中国第六部《反腐倡廉蓝皮书》也于今年1月在北京发布。该报援引蓝皮书的内容指出,中共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正风反腐的力度丝毫不减,制度“笼子”越扎越紧。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