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历史的渊源与今鉴的思考

文化历史的渊源与今鉴的思考

摘要:我们这样解读“养民”文化,并不是说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养民”意识,对我们今天坚持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没有影响,我们决不能对它在现代国民心态中的作用采取完全否定的态度。诚然,从古代“养民”意识中很难找出当今时代用以治国理政的器物或典制,但古老国家自有古老的土壤,古老历史濡染了古老的民风,古老的民众早已习惯了古老泥土散发出来的古老气息。正是从这点出发,我们决不能无视和小视“养民”意识对今天的警示或借鉴意义。

“养民”意识或曰养民文化,是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从它形成到现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尽管社会形态几经更替,但它对政治、经济、国民心态的影响和作用,一直持续地存在着。历史地客观地对其作一些研究审视,从中找出对当今时代治国理政有用的文化价值,对于帮助我们今天牢固树立执政为民意识,认真坚持和发扬我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高度重视和改善社会民生问题,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开展反腐败斗争,不失现实借鉴意义。

“养民”意识的形成

“养民”意识在我国出现,最早可追溯于原始社会末期。当时社会生产力低下,“养民”的主体是水平超常的能人,如神话传说中的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等。其实,他们的事迹只是我们的祖先同大自然搏斗的浓缩,其原型可能只是当时的部落首领。但是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已朦胧地形成了只有这些能人才能“养”他们的思想,这是养民意识的朦胧阶段。

原始社会解体,进入奴隶制,“养民”的主体则被演绎成了主宰神—天帝,天帝是宇宙的最高主宰,连君主也绝对服从它的命令,君主只是“受命于天以治民”—故称天子,天帝通过他来实现“养民”。君主为了承命天帝降于的大任,不得不采取措施以“养民”。这时“养民”意识已基本形成雏形,但正式作为一种政治主张、思想意识提出来,则是春秋末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潜心研究和积极倡导的结果。被不少人称作“半部可以治天下”的《论语》,集中展现了孔子这方面的主张。按照孔子的设想,所谓“养民”意识,就是“君要养民、民靠君养”。“养民”的“养”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教化百姓,让他们遵循礼仪。另一含义就是给百姓一碗饭吃,不让他们饿死,就是孔子所说的“至于犬马,皆能有养”(《论语·为政》)。如果不养民,难道老百姓连狗和马也不如吗?因此,鉴于“仓廪实而知礼仪”,给百姓一碗饭吃,就成了“养民”意识的主要内容。

要“养民”,首先是“足食”,就是统治者要想方设法储备很多粮食,以应天灾人祸,不能让老百姓饿死。孔子的弟子子贡曾经向他请教怎么去治理政事。孔子说了四条,第一条就是“足食”。其次是“民信”,即统治者要想方设法取得老百姓的信任,让他们相信国君能够养民,因为“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江山社稷立不起来,国君断然不能存在。第三是“使民”,即统治者应该毫无犹豫地使唤、命令百姓,让百姓为他们创造财富。甚至认为老百姓只有劳苦才有思考,只有思考才生善心,反过来,如果老百姓安逸了,就会产生淫乱,有了淫乱就忘记了善心,忘记了善心就会去作恶(《国语·鲁语下》)。第四是“亲民”,即统治者对老百姓的役使要有所节制,不可竭泽而渔。同时,孔子主张,有仁德的统治者,出门工作就要像去接待贵宾一样充满热情,役使老百姓就要像去承当大祀典一样严肃认真,小心谨慎,万不可惹出事端(《论语·颜渊》),尤其注意不要在农忙时间给老百姓派劳役(《论语·学而》),必要时还可减免税收,以保证养民。

《论语》一书中,孔子对管仲颇有微词,而对子产相当赞赏。孔子当然不会因子产铸刑书而赞之,而是看到子产养民使民治政方针中,体现出的仁政。这和孔子的理想政治相契合,故褒而赞之。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而己恭,敬上,属于个人为官之品行,养民惠,使民义,方是治政的要旨。孔子治政思想中,有一重要元素,就是安无倾,民安国无险。而子产的养民也惠,使民也义,是使民安的唯一治政方略,这正是孔子梦寐以求,而又不得实现的政治理想。孔子有治政思想方略,但无权位,子产有权位实施之,孔子有了知音,自然就顾不及子产铸刑书的违礼之举,以有君子之道四焉赞之。我们历史上出现过的太平盛世,均是由于天子记住并认真实施了这一方略,给民以惠、以利,进而争取了民安之、顺之。“得人心者得天下”,而惠民、利民,民则愿其使,于是便有了“坐稳天下”的局面。

孔子的这些思想是和他关于“仁”的政治主张相连的。“仁”对于统治者来说,就是养民,就是自己要站得住,也得让老百姓站得住,自己事事行得通,也得让老百姓行得通,自己能活下去,也得让老百姓活下去,免得饥寒交迫而死(《论语·雍也》)。这样,“仁”的政治主张融化在养民意识中,而养民意识又分寸恰当地体现了“仁”的主张。

由于时代的局限,孔子的主张自然代表的是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他讲的“君养民”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恰恰是“民”用自己的血汗养活了“君”。“养民”意识不过是一种缓解统治阶级同老百姓的矛盾,维护贵族阶级统治的政治策略。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李丹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