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全面把握习主席关于军民深度融合发展重要论述的科学体系
习主席关于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与时俱进地回答了我国军民融合“为什么融”、“融什么”和“怎么融”等一系列根本问题,形成了主要由以下几方面论述组成的战略思想体系。
科学定位。习主席深刻把握历史规律和我国加速崛起的阶段性特征,强调把军民融合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军民融合,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增强国家战争潜力和国防实力。
历史方位。习主席指出,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刚进入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过渡阶段,还存在思想观念跟不上、顶层统筹统管体制缺乏、政策法规和运行机制滞后、工作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这些重要论断,准确判明了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客观分析了面临的主要矛盾问题,确立了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基本立足点和客观依据。
总体目标。习主席强调,今后一个时期军民融合发展,总的是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全要素”,就是在融合资源形式上,要实现信息、技术、人才、资本、设施、服务等各要素的军地双向流动、渗透兼容。“多领域”,就是在融合范围领域上,要求国防和军队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诸领域实现深度融合,做到应融则融、能融尽融。“高效益”,就是在融合效果上,要求军地资源互通互补互用,实现经济建设的国防效益最大化和国防建设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指导原则。习主席多次强调,军民融合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国家主导,坚持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的《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必须坚持的五项基本原则,即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国家主导、注重融合共享、发挥市场作用、深化改革创新,为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提供了基本遵循。
重点任务。习主席立足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大局,先后对武器装备、人才培养、军队保障、国防动员、网络信息、空天海洋、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的军民融合任务作出系统部署,明确了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主要任务。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习主席特别强调,要开展军民协同创新,推动军民科技基础要素融合,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下更大气力推动科技兴军,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为我军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这一要求,突出了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
战略途径。习主席强调要从需求侧、供给侧同步发力,强化大局意识、强化改革创新、强化战略规划、强化法治保障,指明了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基本途径。强化大局意识,就是军地双方要树立一盘棋思想,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推动工作。强化改革创新,就是要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维,在国家层面建立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强化战略规划,就是要制定和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规划,不断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和执行力。强化法治保障,就是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提高军民融合发展的法治化水平。
制度保障。习主席着眼有效解决制约军民融合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指出要努力形成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运行体系,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体系。构建“三个体系”的重要论述,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打出了有效破解融合矛盾问题的体制、机制、政策“组合拳”,奠立了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制度建设的基础工程。
政治优势。习主席多次强调,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支持国防建设和军队改革,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要积极支援经济社会建设。这一重要思想,深刻阐明了巩固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对新形势下充分调动军地双方优势、整合军地双方资源具有重要作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