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认识中国才能看清形势

客观认识中国才能看清形势

穆迪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不过三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就对中国经济作出了大相径庭的评价。在6月1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IMF将其预计的今年中国经济增速提高了0.1个百分点,达到6.7%,同时预计中国2018—2020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为6.4%。

以前,西方主流市场机构、主要国际经济组织通常异口同声强调中国经济发展负面问题;现在,类似这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穆迪对中国经济前景看法迥异的情况,出现得越来越多。这表明,外部世界对中国经济的评判,正日益走出盲目唱空,转向客观正视。

客观现实是复杂的。对中国这样一个庞然大物的经济走势,存在不同看法,本来也是理所当然。多种因素又会激化这种争议,一些政治性因素更是扭曲这种争议。此外,国际舆论界和国际市场话语权力,长期主要掌握在与中国国情差异甚大的西方世界手里。这样一来,中国长期面临唱空声浪的压力,不足为奇。

实事求是地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绝非完美。世界经济走势已经结束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头10年的高增长时期,步入了可能延续相当一段时间的低增长期,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体的不确定性增高。许多抱有传统思维的研究者、市场参与者对中国的负面因素会看得更多一些,这都是正常的;而中国与其他新兴市场之间本质的差异,往往就被无视,这是金融市场上“羊群行为”的表现。以下因素又会使得他们更加关注中国的负面因素,认识不到中国迅速变化的现实:

首先,与中国差异甚大的西方世界,对中国之大及其复杂性、对中国的抗冲击能力缺乏深入骨髓的理解体验。因此,一些负面因素往往比正面因素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其次,毕竟中国国家体量巨大,区域发展存在不平衡。但外界观察者往往只关注一些特大城市,而商业成本过度上升等一些问题恰恰是在这些特大城市表现得比较集中。

再者,他们惯于简单套用西方一些流行的看法观点来观察中国,却往往没有深思这些观点本身是否符合中国现实。

除了上述人类认识能力客观存在的局限性之外,某些个人和机构的特定商业化动机,也会加剧他们唱空中国的声量:

向庞然大物挑战的形象通常更能吸引人们注意力,更能提升个人形象。国内外各个领域都不乏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学者”、媒体人、机构,在国际市场上,夸张地炮轰中国存在的问题,显然比拿一个小国开刀更能令人“声誉鹊起”。

某些机构投资者需要不断制造热点话题,以确保能维持对市场的控制能力。至于这种话题主题是唱多中国还是唱空中国,无关紧要,什么样的话题能畅销,就兜售什么样的话题。

某些出于国际竞争需求的政治动机,又会进一步加剧这种唱空中国的声浪。对于守成霸权而言,中国这个新兴大国是他们眼中的“挑战”。

不仅如此,为了遏制中国,守成霸权不仅固本培元增强自身实力,而且还会扶植后发国家作为中国的竞争对手。为此,通过唱空中国,引导投资回流本国,或是流向其他后发国家,而非中国,也就成为它们的必要了。

客观认识中国才能看清形势。不管外界是否客观,中国会保持定力,让事实说话。

(作者为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