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繁华都市拥抱绿色生活

香港:繁华都市拥抱绿色生活

摘要:位于九龙湾的“零碳天地”,用上了80多项绿色建筑技术,例如采用太阳能光伏板发电,并用导光管把阳光引入室内,冷气出风口设在地板,配合大吊扇增强通风, 其家居展示厅里,展示着90多项节能装置。

零碳天地位于九龙湾密集楼宇内,采用80多项绿色建筑技术。

 

香港公开大学的垂直绿化外墙,高达73米。

香港作为繁华、拥挤的大都市,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答案是:节能减废,拥抱绿色生活。香港的环境保育一直做得非常出色,而绿色生活则是在近20年才蔚为风尚,走进千家万户。

特区政府大力倡导环境保护,一年投入经费几十亿,公益机构带头行动,民间各显神通,资源再生、低碳生活、有机食品、垂直绿化、天台花园……成为流行热词。更多的人在实践“绿活”理念,平日的衣食住行讲求节能减废。“绿活”如同一颗星星,渐渐苏醒,亮了!

绿在区区 惜物减废

记者在港居住的宿舍,月度电费单如时钟一样准时寄到,上面印着提示:您用的每度电,二氧化碳排放量是0.78千克。

香港住宅用电采取分段计价,每户每月最初150度,每度只需0.688港元,之后从151度至300度,每度0.827港元,由此递增,1001度至1500度,每度达1.488港元,是初始电价的两倍多。如果每户每月不超过100度,电费九五折优惠。

为了节能减废,这个城市的“持份者”都付出了努力。官方民间,都在尝试新鲜的绿色生活方式。

回归以来,特区政府建筑物的用电量,已大幅减少,2015年施政报告进一步提出,5年内再减5%。

2013年9月特区政府承诺,在公务宴请中采用环保菜单,剔除鱼翅、蓝鳍吞拿鱼及发菜,之后不少公私营机构也跟进,宴请已经很少上鱼翅了。

2015年4月1日,香港全面推行塑料袋收费计划,覆盖全港逾10万个零售点,市民购物索取塑料袋,每个最少要付五角钱。对违法的商家,最高可罚款2000港元甚至被检控。

处理垃圾废物,是城市治理的关键。据香港环境局资料,2015年全港共回收近203万吨的城市固体废物,在不同的地方进行循环再造。垃圾堆填区也尽量做到废物利用,开发沼气发电,用于民生项目。香港特区正在进行立法,将按照“污者自付”原则,对垃圾按户按袋,或按重量收费。

香港环境局制定的《资源循环蓝图2013—2022》提出,全港市民必须合力实践“惜物、减废”的环保新文化。政府的目标是,2022年前把城市的人均固体废物弃置量减少四成。

此事政府无法包办,于是推展“绿在区区”计划,逐步在全港18区设点,资助非营利机构来运营。

“绿在东区”就是其中之一。政府经公开招标后,交保良局运营,它的主要功能是推行环保教育,发展环保义工;提供回收车辆,到各社区收集可回收的物料,进行循环再造。

周六,王太太带着子女参加“绿在观塘”工作坊,学习“化废为宝”,利用厨余制作唇膏。孩子们兴趣很浓,家长们顺便带来有用物品作回收。

天水围的“绿在元朗”刚开办不久,聘用4名智障人士到住宅楼回收玻璃瓶、电器等。又设立“绿·续小店”,市民或拿来物品回收,或在站内做义工,参与者可累积分数,换领日用品。

香港政务司司长张建宗5月1日表示,堆填区的厨余弃置量,2015年比上一年每天减少258吨,“惜食文化”渐见成效!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