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装上金融发展新引擎

香港,装上金融发展新引擎

摘要:在内地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香港是重要的外资来源地,也是国际企业进入内地市场重要的“超级联系人”。正是借着内地对外开放的东风,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得以不断巩固。而今,内地全面开放格局已形成,国际资本、技术、人才进入内地的渠道更加多元

位于香港中环的中银大厦、汇丰总行大厦和渣打银行大厦是香港金融业的象征。这三家银行也是香港的发钞银行。

开通于2014年的沪港通,打通了上海与香港两地股票市场,揭开了两地金融互通的序幕。

6月7日,被境内外投资者广泛关注的债券通有限公司终于在香港宣布成立了。这家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与香港交易所联合出资成立的合资公司,将为债券通相关交易服务提供支持。这就意味着,境外投资者将可以通过债券通公司买卖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各类债券。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也因此又多了一项职能:境外资本进入内地债券市场的服务窗口。

“‘债券通’是加强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重要里程碑”,在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看来,这是国家巩固和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又一重要举措,是香港金融发展的新机遇。

国际金融中心成色不减

从默默无闻的小渔港到成为与纽约、伦敦齐名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缔造了一个城市的传奇。然而回归20年来,对香港金融中心地位的唱衰却从未消停,先是质疑“一国两制”的可行性,后又因上海、新加坡等金融中心兴起而贬低香港的竞争力。

面对这些唱衰论调,陈茂波选择用数字回应:回归20年,香港股市市值从3.2万亿元(港币,下同)增长到26万亿元;2016年,香港首次上市集资活动总额达1950亿元,蝉联全球第一;香港有超过150家持牌银行,银行业对外交易量超过2.3万亿美元,在全球排名第六;全球首100家银行中,超过70家在香港经营业务……

除了这些耀眼的数字,香港金融管理局署理总裁余伟文认为,最能检验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成色的是两次金融危机。

“回归以来,我们经历的两次金融危机对香港的冲击都不小,但我们的金融系统经受住了不同危机的震荡。”余伟文坦言,在香港这样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体中,维持金融稳定是艰难但又至关重要的工作。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香港人心惶惶。特区政府顶住压力,在中央政府支持下入市击退国际金融炒家,维护了香港的金融稳定,也稳住了人心。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总裁陈维民回忆那场危机时说:“金融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金融稳了经济才能稳,经济稳了人心才能稳。我们后来想的是,怎么样监管才能不出乱子。”

陈维民介绍,经历了1998年金融危机的香港采取了大量巩固金融系统稳定的措施,“所以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基本上就稳住了整个香港的银行系统,金融体系还是保持了相对稳定。”

比之1998年,香港在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时就从容得多:对银行取款进行了全额担保,让下属公司配合一些政策对中小企业贷款提供一些担保,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危机都是难以预测的,但我们有足够强的防御能力和应对能力,就能给市民信心,更能给国际投资人信心。”余伟文表示。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