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想与实践(2)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想与实践(2)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在明确的国家治理思想指导下,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面临着增强国家统一性、推进国家均等化、提高国家创新性、促进国家法治化和基层社会自治等多项重点任务。为此,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国家治理实践,集中体现为整合条块、化解失衡、供给动力、克服阻力、提高活力和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

一是加强国家整合。强有力的国家整合能力,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国家整合,既包括实现、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也包括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交通体系、统一的市场体系、统一的司法制度,形成一整套标准统一的规则体系和治理体系。实现这些领域的有效整合,需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建设一支稳定的军事力量,凝聚社会共识的主流意识形态,同时增强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强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促进国家治理强化了领导核心,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营造了良好的思想文化环境,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基础。

二是促进均衡发展。从社会层面而言,国家治理的目标就是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社会成员提供均衡普惠的社会服务和良好秩序。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城乡、行业、地区、群体间的差异很大,实现不同群体间的均衡发展是一项极为繁重的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则和国家治理的重要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因此,在国家治理的制度和能力建设过程中,我国将进一步引导和协调更多的资源、人才、资金、管理、技术等要素投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中去,努力缩小不同群体间的实质性差距,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三是推动法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和现代国家的主要标志,体现为现代国家治理的一整套规则体系和有效治理能力,具有运行成本低、实施效果好的特点。全面依法治国、推动法治建设,一方面要完善法治体系,明确各类主体的责任,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推进;另一方面要完善法治的“基础设施”,建立健全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彰显法治权威、凸显违法成本,使尊法成为习惯、使守法成为自觉。通过不断完善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现代法治体系,建立健全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有力提升社会整体法治意识,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进程。

四是释放社会活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显著标志。国家治理并不是由国家包办一切,而是需要严格区分各类主体的责任并推动责任的顺利落实。社会领域是公共生活的主要场所,特别是社会基层具备自主调节各类主体间关系的良性机制和能力,能够更加及时有效地供给公共服务和维持良好秩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要处理好活力和有序的关系,社会发展需要充满活力,但这种活力又必须是有序活动的。死水一潭不行,暗流汹涌也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其本质在于政府向社会放权,释放社会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活力。在社会基层,网络化的社会治理模式不断涌现,社会企业、非营利性组织成为参与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社工、社区、社会联动格局正在形成。

五是创造多种民主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和国家治理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的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人民对自身利益的实现和发展上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以完善发展,权力监督与制约实效明显增强,地方被赋予更多的立法权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制度平台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在加强政治协商、民主监督方面进一步完善制度规定,提高各个界别参政议政的能力和实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维护团结进步、促进共同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此外,在城市和乡村的基层实践中,恳谈会、议事会、协商会、业主委员会、志愿者组织等形式成为广大群众实施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方式。

六是广泛参与全球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高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着力增强规则制定能力、议程设置能力、舆论宣传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全球化和科技革命使世界成为一个日益紧密联系的整体,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倡导“一带一路”、发起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增加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参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改革、参与制定国际经贸规则,使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安全等方面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思想和实践成为常态,参与全球治理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中参与国际事务、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重要治理方式。中国国家治理的持续有效,为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更加雄厚的基础;而参与全球治理所带来的红利,成为中国国家治理不断改善的动力。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政治思想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016.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执笔人:张博,中共中央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讲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