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权:话语转换彰显党建理论的创新发展(2)

郑权:话语转换彰显党建理论的创新发展(2)

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特质的党建新话语

实践是理论创新、发展的源泉,话语是思维的反映和表达。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必须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和经验,这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最大基础和来源。党建话语的转换、新概念的提出,既是在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党的建设规律的基础上而产生的,也得益于党重视自身建设,创新发展党建理论,为党的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和理论支撑。党建新话语是党建作为一门科学,研究在不断深化的反映;也是党的执政理论逐渐完善,走向科学化的外在表现。正是这种相辅相成,使得执政理论建设也必然同党的建设一样是一个长期、全面、系统的工程,需要顶层设计、引导,也需要生产、传播等诸多环节。

不忘本来,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在党建理论创新上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原则。话语体系的创新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话语权的争夺,是当代国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导性方式。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色;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目的。这是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的根本。同时,也要以直面现实、改造现实的勇气和决心,以问题导向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坚持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与我们党执政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总结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不断完善党的执政理论体系。

吸收外来,客观认识政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研究执政党建设理论。马克思讲,“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要巩固党长期的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就必须在吸收、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既兼收并蓄,又有所作为,对新实践提出的新问题作出时代化、本土化解答,作出新的理论概括,才能以创新理论领导创新实践。

面向未来,在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执政理论,强化政党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成熟的标志,是实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体现。党建话语、理论,是中国政治文化、政党文化的重要标志,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信不仅是有信心,更是有担当。结合中国实际,提升马克思主义话语权,不断丰富共产党执政理论,强化党员的执政意识,推动党的建设现代化,以标识性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为基础,逐步形成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同时又反映中国独特实践的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是时代和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作者:郑权 单位: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