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 专辑 > 政治

香港繁荣稳定与健康发展的新指南 ——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解读

报告人:李松林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
简 介:2017年7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香港特区践行“一国两制”的丰硕成果,深刻揭示了香港特区繁荣稳定进步的内在原因,对今后更好在香港落实“一国两制”提出了四点意见,对于香港社会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障香港繁荣稳定和不断发展前行指明了方向。报告从4个角度对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行了全面解读,敬请收看。
总播放:50496
发布时间:2017-07-05 18:55
  • 习近平主席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发表讲话,他回顾了香港从被西方列强侵占,到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为香港发展创造了有利空间,以及在“一国两制”构想下回到祖国怀抱的历程,提出了“香港的命运从来同祖国紧密相连”的论断。[文稿]

  • “一国两制”是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也是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习近平主席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中,回顾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成长历程,论证了香港20年来依托祖国、面向世界、益以新创,不断塑造自己的现代化风貌,进而说明香港取得辉煌成就是香港成功践行“一国两制”的必然结果。[文稿]

  • 习近平主席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中,基于“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对香港未来“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的四点建议,为今后香港发展指明了方向。[文稿]

  • 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持两点,一是坚定不移,不会变、不动摇;二是全面准确,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不走样、不变形,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中央政府将一如既往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支持香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支持香港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人民币国际化等重大发展战略中发挥优势和作用。[文稿]

  • 20年来,香港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归结起来有三点:第一,是香港贯彻“一国两制”的结果;第二,得益于中央人民政府对香港的大力支持;第三,离不开香港特首与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文稿]

     

    李松林 图片_副本

    李松林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

    点此收看完整报告

    点此收看视频专辑

     

    2017年7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讲话》全面总结了香港特区践行“一国两制”的丰硕成果,深刻揭示了香港特区繁荣发展进步的内在原因,对今后更好在香港落实“一国两制”提出了四点意见,对于香港社会全面准确和贯彻“一国两制”,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保障香港繁荣稳定和不断前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为香港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今天主要讲四个话题:第一,香港回归是祖国强大与贯彻“一国两制”构想的一个必然结果;第二,“一国两制”既是解决香港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保持香港回归后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第三,解决香港存在问题必须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第四,中央政府将一如既往支持香港。

    一、香港回归是祖国强大与贯彻“一国两制”构想的必然结果

    习近平在《讲话》的开头说:“站在经过岁月洗礼、发生沧桑巨变的香江之滨,我们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所以,我认为《讲话》第一个层面回顾了香港从被西方列强侵占,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和在“一国两制”构想下回到祖国怀抱的一个历程,提出来了“香港的命运从来同祖国紧密相连”的论断。我想就这个论断做一些解读,从三个方面来说。

    (一)香港与祖国的分离是近代中国遭遇西方列强侵略的一个必然结果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国的领土。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之所以后来被英国所占据和租借,其重要原因在于三个不平等条约。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就是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最终结果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荣辱的《南京条约》,而《南京条约》则是永久割让香港岛。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西方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了九龙半岛南端。第三个不平等条约是,1898年英国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大片土地以及附近的200多个岛屿(后来统称为“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

    习近平指出:“近代以后,由于封建统治腐败、国力衰弱,中华民族陷入深重苦难。”而习近平在《讲话》里强调指出,19世纪40年代初,区区一万多英国远征军的入侵,竟然迫使有80万军队的清朝政府割地赔款、割让香港岛。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更是一次次被领土幅员和人口规模都远远不如自己的国家打败。其中包括了二次鸦片战争,包括了中日甲午战争,中法战争,也包括了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战争,最终中国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就在这种结果中,九龙、“新界”被迫离开了祖国怀抱。那时的中国历史,写满了民族的屈辱和人民的悲痛。

    毛泽东在总结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时,指出政治腐败与经济技术落后是失败的根本原因。所以,他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斯大林讲过的“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一定要吸取这个历史教训。

    (二)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为香港发展创造了有利空间

    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多次阐明我国对香港问题的立场,认为: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三个不平等条约,解决香港问题完全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在适当时机通过谈判方式和平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未解决前暂维持现状。

    在明确主权归属前提下,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相当一段时期,中国政府对香港采取“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政策。据周恩来1951年回忆,“我们在全国解放之前已决定不去解放香港”。这是一项从维护新中国的国家利益出发、超越了“简单化”的意识形态束缚的“现实主义”的战略考量。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绝不放弃对于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香港的主权要求,坚持彻底洗刷殖民主义的耻辱以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和领土的完整”的立场和奋斗目标;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在具体解决香港问题时要“尊重历史、尊重现实”,要“谨慎从事”,主张在国内国际形势对我们有利的情况下,“一揽子”解决香港“历史遗留问题”。

    1949年2月,新中国成立的前夕,也就是西柏坡会议的前期,苏联的领导人之一米高扬代表斯大林来到了西柏坡了解酝酿成型的新中国的对内和对外政策。毛泽东向米高扬详细耐心说明中国共产党的立场。他说:“目前,还有一半的领土尚未解放。大陆上的事情比较好办,把军队开去就行了。海岛上的事情就比较复杂,须要采取另一种灵活的方式去解决,或者采用和平过渡的方式,这就要花较多的时间了。在这种情况下,急于解决香港、澳门的问题,也就没有多大意义了。相反,恐怕利用这两地的原来地位,特别是香港,对我们发展海外关系、进出口贸易更为有利些。总之,要看形势的发展再作最后决定。”

    在1956年到1958年,毛泽东和周恩来在和有关人员内部谈话里都讲到中国暂时不收回香港。毛泽东说,“香港暂时还是不收回来的好,我们不急,目前对我们还有用处。”周恩来也指出,香港是气象台、观察战、交际处,与其让英国拉美国来防卫香港,倒不如让香港留在英国手中。周恩来同时还指出,我国迟早要收回香港,但目前应使其为我所用,吸引外资,争取外汇。

    中国政府之所以决定暂时不收回香港,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考量。第一,基于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的全面封锁的考量。我们都知道,美帝国主义当时对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军事封锁、经济禁运、政治孤立。为了打破这一条措施,保留香港是有益的。第二,基于新中国经济建设与打开外交新局面的考量。1960年,中国政府明确提出了对香港的“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针。所谓“长期打算”,就是指中国在短期内不会收回香港;“充分利用”就是充分利用香港的特殊环境和各方面的有利条件,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的统一事业服务。很显然,这个方针贯彻执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作为中国不收回香港的回应,英国对待“共产党在中国的胜利”坚持了与美国“公开的敌视”有别的“现实主义”或曰“机会主义”的外交立场,为香港问题的“弹性”处理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空间”。由于英国在中国内战中基本上保持了“不干涉”的“中立”,没有像美国那样“深深陷入中国事务的泥潭”,“失去与中国共产党改善关系的机会”;由于英国“最关心的是保护在华利益和香港的地位”,“英国在华有超过三亿英镑价值的贸易利益,因此英国绝对不愿意失去中国的市场”。所以,英国政府于50年代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也是西方阵营中最早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

    “长期打算,充分利用”政策的实施,为解决香港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有效前提。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