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红:增加有效供给该向何处发力

程红:增加有效供给该向何处发力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供给适应需求是市场经济的永恒命题。特别是我国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对供给的质量和结构都提出更高要求。其中,百姓的消费需求必将从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从注重商品到注重服务,从基础性消费为主到发展型改善型消费为主转型。因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地适应升级中的消费需求。在这一过程中,要用好“两把斧”。

第一把斧:

提高产品质量 满足消费需求

我国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全球货物出口第一大国,我们的生产能力很强。但另一方面,国人海外消费超万亿,千里迢迢购回的不少外国货都标着“中国制造”。这一错位现象源于消费者对国内供给的不放心、不信任,背后隐藏的深层次原因则是国内供给在标准和品牌等方面的差距。所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应进一步加强标准和品牌建设工作。

第一,切实加强标准工作,促进供给质量普遍提升。国家标准是一国统一的技术要求和标尺。尽管近年来我国标准工作有所加强,但部分行业标准缺、标准低、标准窄等还是让消费者不放心。以食品行业为例,当前,国家标准尽管已经能覆盖90%以上,但其制定实施中的不足和漏洞客观影响了我国食品供给质量的水平及消费需求的满足。因此,应将事关供给全局的标准工作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工作,高位部署,系统推进,坚持问题导向,对于部分过时、过宽或适用范围过窄的标准,抓紧完善、填补空白,统筹部门的标准职责,以此来促进国内供给的质量和安全水平普遍提升,构筑放心的消费环境。

第二,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供给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品牌是企业及产品质量、服务、文化等的综合体现。面临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竞争,我国企业唯有以质量为基础、服务为支撑潜心塑造品牌,才可能赢得消费者认同,在拉回消费中释放产能红利。宏观上,品牌往往成为一国经济实力的具体体现。我国商标注册申请量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品牌意识有所提升。但从万户市场主体的商标拥有量看,我国与美国、韩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国的消费需求令全球瞩目、全球羡慕。2016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超33.2万亿元,消费已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然而,消费大国、生产大国并不自然等于经济大国。这其中,自主品牌能力培育和转换是关键,自主品牌已成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今年5月10日首个“中国品牌日”在宣传品牌、引领消费方面起了个好头。国家应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推进,政府、协会、企业、媒体共同努力,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大力发展品牌经济,在供给改善中提振消费、满足需求。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