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红:增加有效供给该向何处发力(2)

程红:增加有效供给该向何处发力(2)

第二把斧:

促进服务发展 引领社会需求

升级变化中的需求是供给改革和调整的重要方向和出路。展望需求的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服务消费的比重越来越高。从北京来看,服务消费规模已经超过了商品消费,占到市场总消费的53.2%。按照发展规律,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是平行推进的一个历史过程。2016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7%,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60%左右,必将带动服务消费的大力发展。但目前,服务业特别是生活性服务业中多数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还存在“小散乱”等问题,单位规模偏小,组织方式松散,从业人员行为不规范,这都与人民群众高品质的服务消费需求不符。我国充足的劳动力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潜在供给,但要真正让消费者选择、转化为现实供给,还需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立足标准,提高服务的规范化水平。服务消费不同于有形产品消费,消费质量很难在消费前预知,服务业的标准和规范更为重要。但长期以来,我国的服务业发展受重视程度不够,相比制造业,服务业标准工作的总体水平更为薄弱。据初步统计,日益丰富发展的生活性服务业,国家标准较少,各种形式、层次的标准和规范加起来数量也不多,其中,不少是在“十二五”之前发布实施的,严重滞后于行业的快速发展,急需更新修订。未来应着眼小康社会服务消费的需要,系统进行服务业行业的标准制订、修订,以标准提升行业规范水平,为潜力巨大的服务消费营造规范放心的环境;服务业企业则要加强标准贯彻和员工培训,注重岗位技能培训,提高服务供给的一致性,在提高服务质量中赢得市场、满足需求。

二是发展现代模式,提高组织化、品牌化程度。要充分利用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方式,提升服务业的组织化程度。利用品牌、服务、价格、采购等统一的连锁机制,提高供给的内在约束和规范化程度,让百姓更放心、更安心地消费。同时,将新技术与传统服务业有效结合,积极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生活性服务业,通过转型升级培育新兴服务业态,让需求能更便捷、更经济地得到满足。

总之,我们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府要尊重和探索市场经济规律,以问题为导向不断优化管理和服务;企业要把握市场的历史机遇,以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更好适应需求、引领需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助力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北京市副市长 程 红)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